巴拉圭大選「挺台」候選人勝出,但兩國邦交還不到鬆一口氣的程度

巴拉圭大選「挺台」候選人勝出,但兩國邦交還不到鬆一口氣的程度
巴拉圭總統當選人潘尼亞|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國在南美洲唯一邦交國巴拉圭於4月30日舉行大選,選舉總統、45名參議員、80名眾議員及17名州長等。選舉結果執政紅黨推出的候選人潘尼亞(Santiago Peña)以42.74%得票率,大勝選前民調預測勢均力敵的反對黨候選人艾里格里(Efraín Alegre)的27.49%得票,將於8月15日就職。

文:楊建平(瓜地馬拉藍第瓦〔Landívar〕大學訪問教授)

75年僅經歷過2008年一次政黨輪替,長期執政的右翼保守、俗稱紅黨(Partido Colorado)的「國家共和聯盟」 (Asociación Nacional Republicana, ANR),雖然美國政府於去(2022)年7月即宣布,對巴拉圭卡提斯(Horacio Cartes)前總統因涉及重大貪腐而實施制裁。

今年1月2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前總統卡提斯和現任副總統韋拉斯格斯(Hugo Adalberto Velázquez Moreno)因貪腐而實施制裁,兩人遭控收受賄絡以包庇恐怖組織在巴拉圭的活動;現任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ítez)亦被指控貪瀆。但長期以來紅黨在地方基層經營紮實,接連不斷的貪污指控並沒有影響此次選民的投票行為。

當選後與中國建交,成為反對黨總統候選人選舉政見

巴拉圭此次大選期間的論戰,除傳統的經濟、貪腐、犯罪、貧窮問題外,是否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竟成為總統候選人選舉政見之一,並且獲得國際與地方媒體的大幅報導。

反對黨總統候選人阿萊格雷(Efraín Alegre)支持與中國建交的論述為:巴拉圭以出口大豆及牛肉為主,中國為大豆及牛肉最大的買家,由於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巴拉圭無法與中國直接貿易,產品須經第三國出口到中國,造成巴拉圭的損失,與中國建交可以獲得較大利益。

阿萊格雷於今(2023)年1月5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即表示,若4月贏得大選將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國建交,以促進巴拉圭經濟引擎大豆及牛肉的出口。阿萊格雷在4月27日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視訊專訪時更表示,台灣必須「彌補巴拉圭」,以遠離中國的懷抱,並補償巴拉圭所損失的貿易利益。阿萊格雷表示「我們沒看到台灣做出與巴拉圭相等的犧牲」,「台灣給予的承諾太少,而能做的還很多。」

阿萊格雷為第三次角逐總統大選,2013年首次參加大選,以39.05%得票率敗給前總統卡提斯的48.48%,2018年大選以45.08%得票率敗給現任總統阿布鐸的48.96%,第二次參選所獲選票較第一次有大幅成長。但此次在野黨未能整合,另一位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古巴斯(Paraguayos Cubas)出乎意料獲得22.92%選票,在野黨選票分割結果,使得阿萊格雷此次27.49%得票率為三次參選中最低的一次。

巴拉圭由兩岸外交競逐中看現可從中獲益的「戰略機遇」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