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內亂逾43萬人逃難,南蘇丹政府調停雙方同意4日起停火7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合國今天表示,蘇丹內亂已導致逾33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超過10萬人逃到其他國家。由於敵對將領間仍不顧停火協議而持續激戰,愈來愈多人警告恐發生「災難性」人道危機。
南蘇丹政府:蘇丹交戰雙方同意4日起停火7天
(中央社)南蘇丹外交部今天(當地時間2日)表示,蘇丹交戰雙方在與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的電話交談中,已同意從4日起停火7天,為結束兩個多星期來的血腥戰鬥帶來希望。
南蘇丹外交部在聲明中說,率領蘇丹政府軍的總司令柏罕(Abdel Fattah al-Burhan)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的指揮官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原則上同意從5月4日至11日停火7天。」
聲明中說,雙方也同意「任命和平談判代表,在他們所選擇的任何地點會談。」
基爾與柏罕、達加洛通話,是東非八國所組區域集團「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倡議的一部分,這個集團呼應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和國際社會的呼籲,一直在推動蘇丹交戰雙方結束戰鬥。
蘇丹在4月15日爆發武裝衝突,此後流血事件不斷。空襲與砲火肆虐大喀土穆地區(greater Khartoum)大片土地,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促使數以千計的蘇丹人逃往鄰近國家。
但是更多大喀土穆地區民眾無力逃亡,被迫藏身這個有500萬人口的大都會區,當地糧食補給、飲用水和電力持續減少。
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IOM)今天表示,估計這場戰鬥已經造成33萬4000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發言人薩拉多(Olga Sarrado)則在瑞士日內瓦告訴記者:「現已從蘇丹逃到鄰國的人員當中估有逾10萬難民。逃亡者包括蘇丹難民、倉促返家的南蘇丹人,以及本來就以難民身分待在蘇丹的其他人。」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估計,隨著衝突持續,可能會有多達80萬人逃到鄰國。
蘇丹內亂逾43萬人逃難,激戰不停恐致災難性人道危機
聯合國今天表示,蘇丹內亂已導致逾33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超過10萬人逃到其他國家。由於敵對將領間仍不顧停火協議而持續激戰,愈來愈多人警告恐發生「災難性」人道危機。
《法新社》報導,率領蘇丹政府軍的總司令柏罕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指揮官達加洛4月15日爆發武裝衝突,此後流血事件不斷。
空襲與砲火肆虐首都附近大喀土穆地區大片土地,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促使數以千計的蘇丹人逃往鄰近國家。
但是更多人無力展開逃往邊境的艱鉅旅程,被迫藏身這座人口500萬的城市,當地糧食補給、飲用水、電力持續減少。
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今天表示,估計這場戰鬥已經造成33萬4000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發言人薩拉多則在瑞士日內瓦告訴記者:「現已從蘇丹逃到鄰國的人員當中估有逾10萬難民。逃亡者包括蘇丹難民、倉促返家的南蘇丹人,以及本來就以難民身分待在蘇丹的其他人。」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估計,隨著衝突持續,可能會有多達80萬人逃到鄰國。
聯合國蘇丹駐地協調員兼人道主義協議員狄恩(Abdou Dieng)在昨天的簡報會中警告,局勢正逐漸變成「徹頭徹尾的大災難」。
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也說衝突已達「災難性程度」,交戰將領拒絕「聽從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和國際社會的停火呼籲」。
魯托在與聯合國高階官員的線上會議中說,「不管有沒有達成停火」,找到辦法提供人道救濟是當務之急。
柏罕與達加洛2021年發動軍事政變,阻撓蘇丹過渡為民選文人統治。兩人反目之後公然藐視多項停火協議,最近一次協議為4月30日晚間同意延長停火72小時。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蘇丹內亂持續激戰停火協議淪空談,聯合國:恐有逾80萬人出逃
- 蘇丹停火協議形同虛設,土耳其軍用運輸機遭擊中;化妝品、碳酸飲料成分「阿拉伯膠」供貨恐受影響
- 蘇丹內戰已造成512人死亡、停火協議延至30日,聯合國秘書長:「內戰將使非洲倒退數十年」
- 蘇丹內亂:喀土穆衝突的來龍去脈
- 【圖輯】蘇丹政變中的堅強女性:為了民主自由,被棍棒毆打不算什麼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