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邁向2050淨零論壇(四):提升企業低碳生產誘因,別再把「碳權」當淨零工具

邁向2050淨零論壇(四):提升企業低碳生產誘因,別再把「碳權」當淨零工具
Photo Credit: 邁向2050淨零論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府需設定新的階段目標,以激勵製造業進行低碳轉型。然而政府及許多企業如今錯將碳權交易視為淨零行動,部分掮客四處推銷國外來路不明的碳權,誤導企業以為只要可以抵換、就可以少繳碳費,但是「世界上沒有人這樣玩的」......

他也提醒,許多金融機構提出與永續概念相關的貸款項目,「有些連結的標的不是那麼有意義」,建議針對永續建立客觀可衡量的標準,才不會得到沒有意義的綠色溢價。

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
Photo Credit: 邁向2050淨零論壇
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

面對政府及許多企業如今錯將碳權交易視為淨零行動,陳鴻達也直言,部分掮客四處推銷國外來路不明的碳權,誤導企業以為只要可以抵換、就可以少繳碳費,「世界上沒有人這樣玩的,大家要求的揭露都是原始的排放,不可能說你本來排一萬噸,拿到碳權就可以說碳排只有5000噸……你可以用綠電來降低你的碳排,這是OK的,但不可能用買碳權來降低碳排。」

趙家緯也提醒,所謂氣候俱樂部的時代,低碳原物料規範將成為跨國貿易的一部分,意味企業就算將生產地移到台灣以外的地方、也無法規避減碳責任。而若政府希望企業根留台灣,則勢必要增加更多再生能源、生產綠氫等,如此才是工業去碳化的關鍵,「真正化解大家碳焦慮的作法,是好好的去把相關政策工具構築起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