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生活工資」該給多少(下):想在台北活得有尊嚴,每個月得花多少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基本工資,只夠支付高雄70.66%的基本生活費用、台中3分之2、台北和新北40%的基本需求。換句話說,至少有一半台灣勞工的收入不足以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這也難怪台灣的生育率是世界上的最低之一。
在本文上篇,我們了解了其他已發展國家如何計算生活工資,以確定勞工擁有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嘗試估算台灣的最低生活工資,以及台灣的基本工資如果跟隨其他國家的成長路徑,將如何改變。
生活工資是使個人能夠負擔基本但體面的生活水平的最低收入標準。它是使用反映社會中個人基本需求的一籃子商品計算的,包括食物、水、房子、教育、醫療保健、交通、衣服和其他基本需求,包括意外事件的準備。
如本文前文所述,多個已發展國家已計算生活工資,但台灣尚未進行類似計算。
為了估算台灣的生活工資,本文使用了Numbeo生活成本估算器,它為估算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提供了有用的衡量標準。Numbeo上的資料來自全球用戶各自國家的眾包,估算器提供的資料反映了過去一年的平均生活成本。
為了估算生活工資,我在Numbeo上選擇了以下標準:我假設對於食物,一個人會花一半時間買雜貨在家做飯,另一半時間在外面吃飯,其中90%的時間是在便宜的餐館吃飯。我還假設一個人只會有較低的咖啡和酒精消費率,以及較低的衣服和鞋類購買率。
一個人也只會憑月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出門休閒的頻率非常低,一個月只有兩次(去電影院或夜生活)。估計還包括個人每年只旅行一次,並在相對便宜的假期度過。並假設一個人不開車也不乘坐計程車。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計算是根據最低生活必需品計算,未必能反映台灣個人的實際基本生活需要。
各國如何計算「生活的基本需要」?
在澳洲,在確定其社會的基本需求時,大多數焦點小組參與者將計程車排除在外,但仍然可能存在需要計程車的情況,因此計程車費用也包含在澳洲最低收入標準的計算中;愛爾蘭的生活工資計算也包括每月一次的計程車津貼;在新加坡的生活工資報告中包括計程車的理由是,一個人可能需要計程車進行長距離通勤和緊急情況,而對於父母來說,2歲以下的兒童需要額外的計程車,因為可能很難將他們帶到公共交通工具上,大一點的孩子可能需要乘坐計程車,以防他們因學校活動或學費遲到以及遇到緊急情況而遲到。
澳洲的計算還包括吸煙成本,其依據是澳洲有11.2%的人在吸菸,平均每天吸12.9支香煙。作為比較,台灣的吸煙率為 13.1%。
此外,Numbeo的生活成本估算器有一些限制,因為它在其網站上聲明估算器不包括保險、醫療相關費用、停車費或家庭幫助,以及所得稅的計算。Numbeo的資料也不包括償還學生貸款和其他緊急情況可能需要的儲蓄,但在一些國家,儲蓄是包含在生活工資估算中的。
因此,對於各個國家的小組制定的生活工資估算,研究人員會進行焦點小組討論,以更準確地確定考慮的項目,以便將它們納入生活工資計算中。
我將這些計算與Numbeo的生活成本估算進行了比較,發現Numbeo的估算大致對應於這些國家的生活工資,如下圖所示。

因此,對於本文而言,使用Numbeo的生活成本估算器作為計算台灣生活工資的參考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較使用房屋抵押貸款來計算生活成本,因為接近90%的台灣人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而台灣的住宅自有率為85%。這與新加坡生活工資研究人員使用的方法相似,他們將房屋抵押貸款的支付納入計算,因為超過80%的居民居住在公共住宅中,其中超過90%是自住業主。對於本文,抵押計算是基於Numbeo的一居室公寓的房屋抵押。
因此,使用Numbeo的生活成本估算器,我們在下表中獲得了台灣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提供了台北、新北、台中和高雄這四個主要城市的支出項目明細,這些城市在Numbeo上有足夠的眾包資料來估算生活成本。Numbeo的估算器提供城市級別的資料,但不提供國家級別的資料。

總的來說,台北和新北的生活成本高於台中和高雄,主要是因為北部城市的房屋抵押貸款高。
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台北的平均房價約為新台幣2500萬元,這意味著每月平均抵押貸款約為新台幣75000元。上表台北的房貸34694元,大約是這個數字的一半,對於台北普通的房貸來說,算是一個合理的估計。
然而,Numbeo對新北的生活成本估計可能略微高估,因為根據聯徵中心,新北平均房價約為新台幣1500萬元,每月按揭貸款約為新台幣45000元。另一方面,Numbeo對台中和高雄的估計可能略有低估,因為它們的平均房價都在1000萬新台幣以上,平均房屋抵押貸款應該在30000新台幣以上。
另外,我把4000台幣的孝親費也算進去了,因為超過半數的台灣人說需要支付孝親費,平均每個月要支付8808台幣。我用這個數額的一半,即新台幣4000元,作為下表中的生活費用估算。
因此,居住在台北的人每月需要賺取最低生活工資65069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而新北、台中和高雄的人則需要至少63005元、39583元和37360元的月薪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依照聯徵中心的新北房價資料,新北的生活工資可能應該比較接近新台幣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些估算不包括醫療保健、飲酒、稅收和儲蓄等項目,因此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金額可能會更高,台中和高雄應該超過新台幣40000元。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