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人物】EP1|12場選戰全勝、出張嘴能平息政變,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如何成為政治強人?

【國際大人物】EP1|12場選戰全勝、出張嘴能平息政變,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如何成為政治強人?
Photo Credit: TNL / 鄭宇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前陣子惹出失言風波的法國總統馬克宏,2023該認識的國際領袖還有這一位——最近正在爭取連任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他曾經創下連續12場大選完勝的驚人紀錄,還不只這樣,這位土耳其政壇老將,甚至在遇到軍事政變時,也能號召手無寸鐵的支持者們上街,在短短24小時內,就讓全副武裝的叛變軍隊拱手投降。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謝宇棻

2023年5月14號,土耳其將舉行總統大選,在角逐的4位候選人中,大眾的焦點,其實集中在現任總統艾爾多安,以及被稱為「土耳其甘地」的在野黨聯盟參選人基里達歐魯身上。而現任總統艾爾多安,其實已經掌權超過20年,這位曾經創下連續12場大選完勝驚人紀錄的政壇老將,到底是怎麼培養出強大群眾魅力,讓自己的政壇地位難以撼動呢?

勞工階級的艾爾多安,怎麼連戰連勝成為政治明星?

說到總統候選人,一般人想到的關鍵字可能是菁英、中產階級、政治世家等;不過,艾爾多安這位候選人的關鍵字很不一樣,反而是勞工階級、伊斯蘭教徒、還有被政治耽誤的足球員。

1954年,艾爾多安誕生在一個勞工階級的土耳其家庭,父親在海岸巡邏隊工作,母親是裁縫,家境其實並不寬裕,因此小時候的艾爾多安,會在街上叫賣檸檬汁,以及賣土耳其芝麻圈。因為父親虔誠信仰伊斯蘭,並且非常注重宗教教育的關係,艾爾多安讀的高中,有四分之一的課程,是在教授古蘭經、先知穆罕默德以及阿拉伯語。而有趣的是,其實在艾爾多安學生時期,曾經踢了13年的足球,甚至球技好到被職業球隊招募,只是後來因為父親的反對而放棄。

而這個愛踢球的學生,從政的起點,其實可能是高中時期。艾爾多安當時加入了「土耳其全國聯合學生會」(National Turkish Students’ Association),這個反共產主義、並逐漸轉型為伊斯蘭組織的團體,之後他順勢加入伊斯蘭政黨。在這期間,艾爾多安努力推動不同社會階層,一起參與政治,同時他在政黨裡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於是在1994年,艾爾多安迎來政治生涯第一個高峰:當選伊斯坦堡市長。老實說原先他勞工階級和虔誠穆斯林的背景,對照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所倡導的世俗主義,也就是嚴禁宗教干預政治的立國精神,顯得相當違和,這讓他在競選期間,被媒體及民調看衰。但艾爾多安也因為相對低微的出身,讓他廣獲勞工們的支持,最後以黑馬之姿勝出。

市長上任後,艾爾多安專注在跟民眾切身相關的市政議題,像是最知名的塞車地獄:當時的伊斯坦堡擁有全國最長的通勤時間,市民每天早上平均要花49分鐘通勤。艾爾多安廣建橋樑、高架橋、高速公路,短短4年內,緩解塞車問題。艾爾多安在市政支出上更是精打細算,市府20億美金的債務,他在卸任前不但償還了絕大部分,還吸引40億美金的投資額。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快轉到2003年,這時候的艾爾多安,因為市長任內的政績,已經成為土耳其政壇紅人;和盟友創立的「正義與發展黨」(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這個伊斯蘭政黨,也贏得了國會三分之二的席次,讓他坐上了總理寶座。

面對這位來自伊斯蘭政黨的總理,國內外對他投以不少懷疑的眼光,但當時的艾爾多安則以行動證明,自己是開明、西化的領袖。

比如說,過去土耳其政府不承認庫德族地位的態度跟行為,常常讓土耳其人權紀錄黑掉。艾爾多安上台後,則是破天荒地公開向庫德族致歉。他還承諾許多保障庫德族權益的政策,例如開放在所有廣播媒體中,可以使用庫德語;以前被改成土耳其地名的城鎮,也可以恢復原先的庫德語地名。

面對過去被當作恐怖份子的庫德工人黨(PKK),艾爾多安也展開對話,希望能終結雙方20多年來的武裝衝突。種種善意,讓庫德工人黨領袖一度高調宣佈,雙方在邁向和解的路上。

除了庫德族問題之外,艾爾多安為了爭取土耳其加入歐盟,不只廢除過去經常侵害人權的國家安全法庭,也接受西方財政組織的援助和提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讓通膨從2001年的54.4%,降到2005年的8.2%,4年內通膨率就降低了46.2%。

種種向西方世界遞出橄欖枝、證明土耳其是西化國家的作為,讓艾爾多安一度成為西方媒體與政界的寵兒。

但是話說回來,在亮眼政績的背後,艾爾多安似乎從沒忘記伊斯蘭教育對他的薰陶,其實他在市長任內,也曾經禁止咖啡廳銷售酒精類飲料,雖然也引起不滿,但他總是以眾多西化、順應土耳其世俗主義的政策,來解決實際市政問題,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從政初期,能讓許多人忽略他注重伊斯蘭教義的傳統本色。

權力真的使人腐化?土耳其人為何開始反對艾爾多安?

2013年,艾爾多安政府宣布,要將伊斯坦堡的塔克西姆蓋齊公園,改建為購物中心及高級公寓,一開始有幾十名環保人士用靜坐來表達不滿,卻被警方以催淚瓦斯、水柱進行驅離,這件事在社群媒體傳開之後,引起全國民眾的憤怒,這一次光是在伊斯坦堡,就有超過10萬人參加抗議。

可是前面提到在艾爾多安的政壇早期生涯,看起來很重視民生問題,也讓土耳其變得更現代化,為什麼改建一座公園,會讓民怨瞬間炸鍋?其實,早在2013年這場抗議之前,艾爾多安的不少政策,就逐漸展現他專制的一面。

首先,在艾爾多安當家下,土耳其的媒體審查越來越嚴格,從2003到2013年之間,土耳其記者被關在監獄裡的人數,還超越言論自由相對封閉的伊朗和中國。在這種媒體受到審查的狀況下,造成2013年抗議初期,土耳其主流媒體上一片祥和,幾乎沒什麼關於抗議的報導。

除了限縮媒體自由,一般人的言論自由,也好不到哪去。艾爾多安政府先後封鎖不少網站,在2013年示威高峰,政府封鎖了YouTube、推特、及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