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在哪裡?」瓦格納集團怒嗆俄國防部不給支援,威脅將在5月10日離開巴赫姆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期瓦格納傭兵與俄國正規軍衝突不斷,烏克蘭春季反攻成功機會也大增。位於華盛頓DC的智庫分析,瓦格納集團可能很快就必須從激戰中的頓內次克「有組織的方式撤離,或留下等死。」
俄羅斯雇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領導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在5日發布短片,威脅將在5月10日因彈藥短缺而撤出烏克蘭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這已經不是普里戈任首次與俄國國防部發生衝突,華府智庫也分析,這暗示烏克蘭軍隊春季反攻的成功機會大增。
怒指國防部不給彈藥,瓦格納稱將在5月10日離開巴赫姆特
「蕭依古!格拉西莫夫!彈藥在哪裡?」普里戈任在影片裡對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和參謀總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大呼。瓦格納原本應該在5月9日紀念納粹德國在二戰戰敗的俄羅斯「勝利日」之前攻佔巴赫姆特,但被俄國國防部切斷了彈藥供應。
根據《USA Today》報導,普里戈任在影片中表示,如果不是彈藥短缺,許多瓦格納士兵就會活著,「你們坐在那裡,在昂貴的俱樂部裡,認為你們是主人,有權決定他們的生命。」
許多瓦格納戰士都是從俄羅斯監獄招募的罪犯,他們與俄羅斯常規軍一起在巴赫姆特和戰線上的其他地方作戰了數月,遭受重大損失,並且時常非正式地與俄羅斯官方軍隊競爭資源。
在另一個影片裡,普里戈任說,他的部隊將在週三離開巴赫姆特。對此,俄羅斯國防部或克里姆林宮沒有立即回應。
同時,多家媒體也引用《法新社》報導,指出俄軍正在烏克蘭南部進行撤離,報導中表示,俄國於5月5日下令疏散駐紮在烏克蘭南部前線地區的家庭和老年人,理由是「烏克蘭方面的炮擊增加了」。
札波利沙(Zaporizhzhia)的親俄領袖巴里特斯基(Yevgeny Balitsky)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在過去幾天裡,敵人一直在加強對靠近前線的炮擊,因此,我決定首先疏散兒童和父母、老年人、殘疾人和醫院病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疏散」的地方,包括札波利沙核電廠的所在地,這座歐洲最大的核電廠自烏俄戰爭初期就被俄羅斯控制,而現在看來電廠即將成為前線的一部分,引起國際關注。
瓦格納傭兵與俄國正規軍衝突不斷,烏克蘭反攻成功機會大增
針對普里戈任說法,位於華盛頓DC的戰爭研究所(ISW)智庫分析,瓦格納集團可能很快就必須從激戰中的頓內次克(Donetsk)「有組織的方式撤離,或留下等死。」
《Newsweek》分析,瓦格納集團在巴赫姆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22年2月全面戰爭爆發以來,該城市成為最激烈交戰的地區之一,但目前瓦格納集團卻在呼籲蕭依古發放彈藥、指責蕭依古和格拉西莫夫涉及「叛國罪」,並試圖通過缺乏彈藥來「摧毀」瓦格納集團。
在此同時,烏克蘭官員和專家長期在討論春季烏克蘭部隊反攻的可能性,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表示,他相信這將會成功。ISW的報告指出,普里戈任威脅撤退,可能代表他擔心巴赫姆特後方的俄軍,正面臨烏軍反攻的威脅。

《BBC》報導,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最近一份報告,自12月以來,已有超過2萬名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的戰鬥中喪生,另有8萬人受傷,其中一半是來自瓦格納集團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在巴赫姆特「被投入戰鬥」。
《路透社》報導也提到,普里戈任與蕭依古和格拉西莫夫之間,一直存在著長期的爭端——普里戈任一再指責他們無能,並故意削減瓦格納集團的彈藥,以表達對他個人的敵意。
烏俄戰爭開打至今,瓦格納集團也涉及多起爭議。例如在2022年5月時,瓦格納集團戰士被指控在基輔附近的莫季任鎮(Motyzhyn)謀殺和虐待平民,這些軍人的照片當時也被烏克蘭公布,成為烏克戰爭第一批受戰爭罪指控的雇傭兵。
新聞來源
- Wagner mercenary group boss threatens to pull paramilitary troops from Bakhmut(USA Today)
- Russia Orders Partial Evacuation Near Ukraine Front Line(Kyiv Post)
- Prigozhin Threatens to Pull Wagner Group Out of Bakhmut(Newsweek)
- Ukraine war: More than 20,000 Russian troops killed since December, US says(BBC)
- Surrounded by corpses, Wagner's Prigozhin blasts Russian defence minister in expletive-laden video(Reuters)
延伸閱讀
- 瓦格納集團首腦控俄軍事首長不提供彈藥「等同叛國」,白宮估計俄傭兵死傷逾3萬
- 俄軍侵烏3次羞辱性撤退,普亭力挺蕭依古穩坐俄羅斯國防部長寶座
- 死守九個月仍不放棄,「血腥戰場」巴赫姆特對烏克蘭有多重要?
- 瓦格納集團首腦稱結束烏克蘭戰爭是「最理想的結果」,發文引起關注
- CNN:瓦格納集團首腦名氣提升,普亭統治地位出現「模糊裂痕」
- 「瓦格納集團」攻下蘇勒答爾,為何該傭兵組織能協助俄軍取得睽違數月的勝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羅元祺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3-05-07 歐盟打破禁忌補貼各國軍工生產線,增產軍火援助烏克蘭
- 2023-05-07 烏克蘭春季大反攻在即:烏軍將從哪裡進攻?俄國做了那些防禦?
- 2023-05-06 「彈藥在哪裡?」瓦格納集團怒嗆俄國防部不給支援,威脅將在5月10日離開巴赫姆特
- 2023-05-05 烏克蘭空姐戰時拋下網紅身分,助同鄉避難、融入波蘭
- 2023-05-04 無人機夜襲克里姆林宮,俄羅斯指控烏克蘭試圖行刺普亭,澤倫斯基否認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