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為廠商賺取更多利潤,但代價是每年10萬噸的廢棄衣物

「快時尚」為廠商賺取更多利潤,但代價是每年10萬噸的廢棄衣物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快時尚服裝往往在低度開發國家中,惡劣的工作環境裡被生產出來。此外,快時尚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一方面,時裝產業對水資源的消耗佔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全世界20%的工業廢水來源於該行業的紡織品加工和染色過程。此外,時裝產業直接導致了全球8%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全球海洋運輸和國際航班造成的排放量的總和。

文:Sara Ibrahim
翻譯:Jun Aikens

顧不上面前已涼掉的咖啡,接連幾個小時,研究員芙拉迪米羅娃 (Katia Vladimirova) 在介紹著自己的同時,不斷地指出很多女性在購物方面的不良習慣。在她看來,這些女性在購物時雖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但極熱衷於購買過量廉價且不耐穿的服裝產品。對此,這名研究員直白地表示:「不得不說,我們的行為糟糕至極!」

時裝產業直接導致了全球8%的二氧化碳排放,幾乎相當於全球海洋運輸和國際航班造成的排放量的總和。換句話說,惡劣的服裝購買和使用習慣將對環境和人類社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前,芙拉迪米羅娃是個絕對的購物狂。打折季期間,她往往也是各家商店的頭號光顧者。

如今,這名在日內瓦大學任職的36歲研究員不僅基本上只購買二手衣服,更是在永續性、消費行為及時裝產業這一系列課題上展開了研究。

來自於俄羅斯的芙拉迪米羅娃在時尚之都倫敦、紐約和米蘭均有過求學和工作的經歷。 2018年,搬來日內瓦居住的她失望地發現,除了奢侈品牌店和快時尚連鎖商店,這座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富裕城市並沒有帶給她更多的驚喜。作為研究課題的一部分,她開始繪製日內瓦的消費趨勢圖,並特別對那些將資源再利用和減少浪費作為主打概念的商店進行了專門標註。

對此,芙拉迪米羅娃表示:「我本想發現一個更多元化的結果,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一次性時尚現今依舊佔據著極大的市場。」目前,這份由日內瓦市政府資助的研究報告已於四月底發表問世。

快時尚為廠商賺取更多利潤,但代價是每年10萬噸的廢棄衣物

研究數據顯示,這類消費趨勢並不僅限於日內瓦。事實上,在服裝和鞋類消費方面,瑞士的人均支出僅次於盧森堡,而在這些被購買的商品中,僅有6%左右為永續產品。瑞士的消費者每年丟棄超過10萬噸的衣物,其中僅有一半用於捐贈、轉賣或是回收;而為了減少堆積在垃圾掩埋場裡紡織廢料的數量,另外一半則會以焚燒的方式被處理掉 。

大多數情況下,被丟棄的都是嶄新的衣物,而其中一些甚至連吊牌都尚未被摘下。對於大規模生產服裝和鞋的公司來說,這樣的現實無疑有助於他們追求更多的利潤。

GettyImages-1247213914
肯亞焚燒垃圾畫面,其中多數為紡織品及塑膠|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永續時尚研究:瑞士的腳步過於緩慢

在過去幾年裡,為了提高大眾兼具永續性和責任感的時尚消費意識,各項措施在全球相繼提出。然而,和其它歐洲國家相比,瑞士在這方面跟進的腳步仍十分遲緩:在瑞士國內,針對永續時尚展開的研究幾乎為零,而本土為數不多的研究人員也在他們的研究進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

作為這些研究人員中的一員,芙拉迪米羅娃坦誠道:「在研究領域中,研究時裝的例子並不常見。」正因如此,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始終需要面對旁人,對這類研究表現出的漠視。而另一方面,由於在瑞士獲得公共資助的難度巨大,為了得到資金上的支持,研究人員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極推廣他們的研究項目。

此次,對日內瓦紡織品生態系統,進行研究的倡議並非來自市政部門,而是來自芙拉迪米羅娃。在不懈的努力爭取下,她的想法成功獲得了日內瓦當地的認可。最終,市政部門於2020年決定在兩年的時間內為該研究項目提供5萬瑞郎的資助。

快時尚背後的生命和環境代價

對於在全球快時尚產業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心理和商業機制,芙拉迪米羅娃曾有過深刻的個人體會。她認為,來自於中產階層的女性尤其傾向於囤積廉價且劣質的衣服,而這類服裝中的絕大部分往往在低度開發國家中惡劣的工作環境裡被生產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4月24日是孟加拉國拉納廣場悲劇事件的十週年紀念日。這座位於該國首都達卡郊區的建築物,於2013年發生倒塌事故,而1134名紡織業工人則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此次紀念活動將焦點對準了隱藏在快時尚產業背後殘酷的剝削真相,並希望藉此引發人們的反思。

此外,快時尚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而這方面的國際統計數據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方面,時裝產業對水資源的消耗佔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全世界20%的工業廢水來源於該行業的紡織品加工和染色過程。然而,即使在出售後,快時尚產品仍將繼續污染我們的環境:在洗滌過程中,聚酯等合成材料的微纖維將與其它有毒化學物質一起進入各個水域之中並被生物吞食,從而對生態環境產生威脅。

GettyImages-1252067360
拉納廣場倒塌事件倖存者|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從購買到丟棄:快時尚的惡性循環

芙拉迪米羅娃的研究報告顯示,以日內瓦為代表的眾多城市在推廣二手市場方面均展示出了巨大的潛力。

首先,人們將不再需要的衣服和鞋子裝進捐贈袋中並將它們送往捐贈中心;其次,一些專門的公司會將收集來的二手衣物出口到國外,從而使它們得以回收利用。事實上,人均GDP高達全球第二且富有的瑞士消費者與這種模式相當契合:根據聯邦海關總署(BAZG)的數據,2022年,瑞士人均紡織品進口量約為22公斤,佔人們在瑞士境內購買服裝總量的95%以上;而同年人均出口的二手或全新紡織物品也達到了14公斤左右。

在日內瓦,由慈善組織Caritas和Centre Social Protestant聯合運營的配送中心,將佔比為35%的破損程度嚴重的捐贈衣鞋,送往一家名為Texaid的回收公司。芙拉迪米羅娃表示,這些衣物主要被出口到巴基斯坦或是一些非洲國家,但由於數量過於龐大且質量過差,最終的歸宿將是這些國家的垃圾掩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