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火商訪台尋求合作有三層意義,若美國真的軍援台灣五億美元,我們該買什麼?

美國軍火商訪台尋求合作有三層意義,若美國真的軍援台灣五億美元,我們該買什麼?
圖為漢光實兵演練畫 面。Photo Credit: 金防部提供 via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方供應武器,美台合作生產無人機或精準彈藥,都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台灣軍方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身的「作業需求」?亦即「打、裝、編、訓」的理論流程居然真的可實現了,我們到底準備怎麼打這場仗?需要何種裝備與彈藥?經得起何種等級的消耗?

5月1至5日,25家美國一級軍火大廠組團訪台,包括洛馬、雷神、AV、GA、BAE等公司。這次主題不是賣武器給台灣,而是在台灣尋求供應鏈合作廠商,洽談方向從台廠生產的零附件採購、在地維修、代工生產(OEM)、資安維護、到合作設計(ODM)等等不一而足。

美方仍舊扮演著系統整合者(SI)的角色,但台廠可以協助生產,供應台灣自家需求,甚至可以進入美軍供應鏈,分享軍工產業的龐大產值。

美方首先看重的自然是台灣的晶片生產能力,其次是在航太、精機、電池、馬達、無人機等方面的精密工業能力。再次是通訊設備與遙控的技術,最後是軟體、資安、與AI。

所以參訪行程中,第一天就去看火箭發射與小型衛星;第二天去國防安全研究院聽簡報,下午去聽工業合作項目簡報,瞭解台灣防衛需求與國防工業資源;第三天開論壇,然後去參觀中科院;第四天參訪瞭解資安系統廠商,下午與無人機相關產業進行對接洽談;第五天各自帶開,與廠商深入接觸。

許多美商都對台廠的技術能力感到高度興趣,表達出與台廠合作意願。同時也對台灣工業系統表達相當的「信任」,這是未來成為「合作伙伴」的關鍵要素。

這次交流會具有三層意義:其一,是台灣未來將不止獲得美國供應武器,而且可以生產自己的載台與彈藥,滿足自身防衛需求;其二,美軍開始改變1991年以來,世界警察與反恐戰爭時代那種偏愛高、精、尖武器的習慣,開始尋求價廉物美,經得起消耗的彈藥及武器系統,這是被俄烏戰爭打醒的;其三,面對中共威脅,台灣想要以小搏大,以寡擊眾,軍事裝備、觀念、戰術、戰略的全面換代勢在必行。

美退役中將魯德出席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論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美軍太平洋陸戰隊司令、退役中將魯德(Steven Rudder)3日出席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論壇表示,美台終極目標就是共同操作(共同作戰圖像整合),進行不同任務可透過同樣的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溝通協調,鏈結網路武器系統。 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2年5月3日

這個轉換過程與過去相當不同,以往台軍限於政治因素,不得不因陋就簡,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理論上是走「打、裝、編、訓」的建軍流程,實際上是裝備掛帥,沒貨免談。現在問題反而是技術與成本主導了現代戰爭型態不斷更新,台灣不得不跟上。美方供應武器,美台合作生產無人機或精準彈藥,都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台灣軍方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身的「作業需求」?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