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炒「疑美論」稱敗退台灣是美國的責任,所以親美的蔣介石要被清算了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日的國民黨一方面聲稱要「親美、友日、和陸」,但一方面又徹底否定從蔣介石開始的親美政策,甚至對於將國民黨從中國大陸趕到台灣的共產黨都不敢批判。假若這真的是中國國民黨未來的路線,那麼該思考如何清算「相信美國」的蔣家父子了。
最近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陳偉杰上談話節目,表示最早與美國打交道的政黨是國民黨,結果國民黨卻因此從中國大陸敗退到了台灣,因此不該再「相信美國」。美國對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失敗有沒有責任?筆者不否認確實是有,而且確實不小。近年許多美國政治人物,為了炒反「中」議題的短線,更是不只一次對台灣的內政口出狂言。
比如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日前指控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是為了與中共當局討論未來領導台灣的「傀儡」人選,或者民主黨眾議員莫頓(Seth Moulton)提出炸毀台積電的主張。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對維繫美台關係的正向發展毫無益處,也會暗中助長台灣非綠營人士的反美情緒,筆者認為極不恰當。
在少數美國政客公然站隊民進黨的情況下,部份國民黨人產生疑美情緒並非筆者所不能理解的,但是疑美如果膨脹成膝蓋反射式的反美,筆者則認為對台灣乃至於對國民黨本身同樣沒有好處。至於所謂因為「相信美國」而導致中國大陸丟失的論述,筆者認為雖不全然是謊言,卻在相當程度其實是蔣介石為自己在中國大陸的失敗找藉口。
況且如果美國真的如此「不可信」,何以撤退到台灣以後的蔣介石如此懼怕遭受美國拋棄,想盡一切辦法爭取美國繼續承認中華民國,甚至於美國的軍事援助?若美國真的「不能輕信」,被美國害到丟失中國大陸的蔣介石又為什麼要自虐的去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這些問題如果國民黨自己不能給一個合理的解答,又怎麼能讓台灣人接受所謂「美國不可信」的說法?
更讓筆者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或許美國在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上對中華民國的出賣,還有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不公正的調停,確實對中國大陸的淪陷有不推卸的責任,可是真正把國民黨趕出中國大陸的卻是中國共產黨。如今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對美國沒有幫國民黨打贏共產黨的歷史耿耿於懷,卻輕易原諒了中國共產黨,更是讓筆者深感痛心。

先來談談美國的責任
中華民國在內戰中沒能打贏共產黨,如筆者前面所言,美國確實有兩大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是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為了縮短對日作戰的時間,於雅爾達會議上同意將東北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以換取史達林(Joseph Stalin)在德國投降後向日本宣戰。此外美英兩國也在蘇聯要求下,同意了外蒙古獨立於中華民國之外的政治現實。
美國在雅爾達會議上出賣的不只是中華民國,包括捷克斯洛伐克還有波蘭在內等與美英並肩作戰的東歐盟邦,同樣被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就連接替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Harry S. Truman),也認為羅斯福在雅爾達讓了太多給史達林。中華民國政府除了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共軍也在蘇聯紅軍的掩護下進入東北大肆發展,埋下了國軍在遼瀋戰役中失敗的遠因。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