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掌環評等9大事項,設氣候變遷署等4次級機關與國家環境研究院

立院三讀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掌環評等9大事項,設氣候變遷署等4次級機關與國家環境研究院
立法院9日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升格為環境部。下屬機關設有4署1院,以提升環境治理效能,並處理氣候變遷等相關政策,力拚今年底正式掛牌。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12年5月9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環境部將成立,最受關注的所屬機關是職掌碳費的「氣候變遷署」及管理廢棄物的「資源循環署」,如何徵收碳費、訂定資源循環促進費等,此2單位正如火如荼研擬子法或著手修法。

立院三讀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掌環評等9大事項

(中央社)立法院會9日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規定行政院為辦理環境業務特設環境部,並明定9大掌理事項,包括環境影響評估、空氣品質及水體品質保護等,並設立氣候變遷署等4個次級機關。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聯席會議3月22日初審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草案等案,但就環保署升格後的名稱、掌理事項,及次級機關及其業務等關鍵條文保留。全案須交由黨團協商。

環保署當時所提書面報告指出,為加速完善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法制與組織、強化廢棄物處理設施調度與管理、統合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事權、提升環境品質與政府效能等,因此規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制為環境部。

報告中也說明未來環境部的組織架構,除下設綜合規劃司、環境保護司、大氣環境司、水質保護司、監測資訊司等5個業務司,也要設立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等4個次級(三級)機關。

立法院5月3日進行黨團協商,經在場立委討論後,先前聯席會議的保留條文均達成共識;全案9日在立法院會處理時,在場立委並未提出異議,因此三讀通過。

關於環境部9大掌理事項,三讀通過條文規定,所屬機關辦理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變遷調適、廢棄物清除處理、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及災害預防應變、環境管理及執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的督導、協調及推動。

掌理事項中也包括,所屬機構辦理環境治理、氣候變遷及資源循環的研究、檢測、鑑識、認證機構管理及人力發展的督導、協調及推動;環境影響評估、綠生活轉型、環保產品管理、公害糾紛處理、環境保護許可管理的政策規劃、法規研擬、推動、執行及督導等。

此外,環境部掌理事項,也包括環境政策、制度的綜合規劃、法規研擬、推動及督導;環境檢驗測定;空氣品質保護、空氣污染防制;水體品質保護、飲用水水質管理;環境品質監測與預報的政策規劃、整合、推動、執行及督導等。

至於環境部的4個次級機關,三讀條文規定,分別是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

其中,資源循環署的業務是規劃與執行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及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事項;環境管理署則為規劃與執行環境管理與執法、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環境衛生管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事項。

此外,環境部置部長一人,特任;政務次長2人,職務比照簡任第14職等;常務次長1人,職務列簡任第14職等。

環境部設氣候變遷等4署,特設國家環境研究院培育人才

(中央社)立法院會9日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等案,環境部將設4署1院,即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

4署分別負責氣候變遷、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及環境執法等項目;國家環境研究院則以環境治理研究、檢測認證、培育人才、環境教育等為主軸。

立法院會9日稍早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規定環境部設4個次級機關: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院會隨後也處理這4個次級(三級)機關的組織法草案,全數三讀通過。

關於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的9大掌理事項,三讀條文規定,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與法規的規劃、研擬、推動、執行及監督;淨零排放路徑與國家階段管制目標政策的規劃、推動、執行及協調;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與法規的規劃、研擬、推動、執行及監督;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的規劃、推動、執行及協調。

掌理事項也包括,溫室氣體盤查、碳定價與交易制度、法規的規劃、研擬、推動及執行;氣候變遷國際公約與國際事務的參與、協調及推動;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技術應用的規劃及推動;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其他有關氣候變遷事項。

資源循環署負責永續消費與生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及加值化處理廢棄物等,包含現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法,未來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皆為循環署業務。

化學物質管理署則全面管理台灣運作的化學物質,由源頭延伸至邊境,並進行跨部會管理法規的執行調和,進一步建立產官學完整合作化學危害應變體系等;環境管理署主責環境執法、管理一般廢棄物重大處理設施等。

此外,立法院會9日也三讀通過國家環境研究院組織法,規定環境部為辦理環境研究、檢測、鑑識、認證機構管理及人力發展業務,特設國家環境研究院。

至於國家環境研究院的掌理事項,三讀條文規定,其中包括氣候變遷的科學、風險、調適與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的研究發展及衝擊影響評估;資源循環及回收處理利用的研究發展;環境污染流布、風險分析及污染治理的研究發展;環境保護與教育、氣候變遷因應人員的培訓、認證及管理等。

另外,國家環境研究院設有氣候變遷研究中心,專責研究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減量、循環資源技術及風險與衝擊影響等項目。

環境部整裝上路,徵收碳費、推動資源循環成重點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9日電)環境部將成立,最受關注的所屬機關是職掌碳費的「氣候變遷署」及管理廢棄物的「資源循環署」,如何徵收碳費、訂定資源循環促進費等,此2單位正如火如荼研擬子法或著手修法。

因應近年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台灣預計2024年開徵碳費,行政院環保署在拚升格為環境部的同時,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舉行氣候變遷署籌備處揭牌,提前做準備,就是著眼於各界對於減碳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