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韓、菲站隊美國補上兩個缺口,象徵華盛頓圍中的第一島鏈戰略部署完成

韓、菲站隊美國補上兩個缺口,象徵華盛頓圍中的第一島鏈戰略部署完成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中國統一台灣,第一島鏈將成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區域,南海將真正成為中國的內海。故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允許此種局面出現的。換言之,假如北京要武統台灣,華盛頓勢必會下場參戰,保護台灣,這不僅僅是對民主的護衛,也是由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國家利益決定,它同樣在地緣政治上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當然,中國更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

文:鄧聿文

4月下旬和5月初,韓國總統尹錫悅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相繼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達成了進一步強化軍事合作的協議。韓菲兩國用實際行動表明它們在這場美中的對抗中,選擇站隊美國,這和東亞絕大多數國家不選邊站的立場不同。兩國加入美國的抗中陣營,對華盛頓意義重大,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意味著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兩塊短板補上,華盛頓圍中的第一島鏈戰略部署完成。

所謂第一島鏈,一般指的是北從千島群島,南至印尼,中間經日本本土、韓國以及琉球群島延申至台灣、菲律賓的大片島嶼。作為美國創造的一個地理安全概念,島鏈的意思是通過將島嶼和其他較大的陸地群連接在一起,來界定防禦或進攻性的邊界。

統一台灣不僅關乎中國的民族情感和領土完整,也攸關中國的生存和發展

在上世紀50年代,時任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將這一片長條型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島鏈。它原本針對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冷戰結束後,第一島鏈就天然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地緣邊界。

在第一島鏈內,台灣正處中間位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中國被封鎖在第一島鏈,走向大洋就成為一句空話,不但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北京要成為世界中心的雄心也注定無法實現。尤其考慮中國現在的糧食和能源高度依賴外部,出不了第一島鏈,這條14億的生命線就被卡住。

nuhxp5r1pxbmtu4khq1mkyn56hpzxx
紅線標示第一島鏈|Photo Credit: Suid-Afrikaanse @Wiki CC BY SA 3.0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統一台灣不僅關乎中國的歷史記憶、民族情感和領土完整,也攸關中國本身的生存和發展。換言之,看待中國的統一問題,不能只從政治制度即中共的角度——它要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統一了台灣,能大大加強它在中國的統治;還應從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即中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和發展考慮,明白北京政府對自己有可能被困在第一島鏈,從而喪失國家發展的權利的憂慮。

北京這些年來,特別是在習近平上台後,利用經濟的崛起,大力強化軍隊建設,加快武器的現代化,尤其大力發展海空力量。解放軍的海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在過去七至八年有一個飛速的進步,其目的就是衝出第一島鏈,走向大洋。中國目前擁有了三個航母戰鬥群和大量先進的船艦和戰機,仍在建造第四艘甚至第五艘航母。已經服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航母根據中國軍事專家的說法,已具備近海防衛和遠航護衛的能力。如果中國突破了第一島鏈,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就意味著失敗。

從地理角度看,在廣闊的太平洋,美國圍堵中國有三條防線,即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但最重要的是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從夏威夷,中間是關島,南到澳洲,不過,連接第二島鏈的大部分是水域,若第一島鏈失守,第二島鏈不可能防住解放軍。至於第三島鏈,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海礁和小島,根本形成不了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島鏈。故美國把經營的重點放在第一島鏈。

而第一島鏈的兩大缺口,北是韓國,南是菲律賓。美國雖然在韓、菲都有駐軍和基地,但在兩國的前任政府時期,一個奉行在美中之間的平衡外交,一個和美國關係搞得很僵,假如美中戰爭爆發,華盛頓就很難利用韓菲的美軍基地和軍事設施,去同解放軍作戰,第一島鏈就有可能被解放軍破防。

美國補上第一島鏈的兩個缺口

好在韓菲兩國去(2022)年都換了總統,兩國的新政府又恰恰都親美,這就給了華盛頓機會,補上這兩個缺口。現在剩下的就是台灣。台灣在第一島鏈的位置,讓它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其戰略地位都比韓菲更重要。倘若中國拿回了台灣,第一島鏈就出現一個巨大缺口。

從軍事角度說,一條防線出現缺口,整個防線就得放棄,美國被迫將圍中防線退到第二島鏈,如上所述,第二島鏈其實也難防守得住。這樣,第一島鏈內就將成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區域,南海將真正成為中國的內湖。故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允許此種局面出現的。

換言之,假如北京要武統台灣,華盛頓勢必會下場參戰,保護台灣,這不僅僅是對民主的護衛,關乎美國的信譽,也是由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國家利益決定,它同樣在地緣政治上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當然,中國更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

從軍事的角度看,按照一些軍事專家的說法,中國戰時要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取決於,一:是否已經在第一島鏈內建立起戰略優勢,並能夠確保實現相應的戰略意圖。二:是否在必要的情況下將火力投射至第二島鏈,削弱來自第二島鏈的反擊力量,以維護和鞏固第一島鏈的優勢。

根據這些專家沙盤推演的結果,假如台海戰爭爆發,在第一島鏈範圍內,中國相比美國具有軍事優勢,但獲勝的必要條件是要搶佔時間上的先機(先發制人)和空間上的先機(具有彈道導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武器的射程優勢)。

現代戰爭軍事上的先發制人極其重要,但具體到台海戰爭,如果中國先發制人可能就會失去發動武統的正當性藉口,正如北京一向強調的,它不會對其他國家尤其無核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一樣,先發制人對北京來說未必是選項。

此外,中國如果在第一島鏈的優勢無法外溢到第二島鏈,沒有在第二島鏈建立顯著優勢,也將意味著戰時對第一島鏈的突破可能是脆弱的,會給美國反撲、重新控制第一島鏈的機會。習近平為什麼決意進行軍改,要將解放軍打造成一支現代化的強大軍隊,主要出發點就在這裡。

台海戰爭的連鎖反應:金正恩進攻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