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炸毀台積電」就能阻止中共犯台?美國學者:不必要且可能適得其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學者指出,拿摧毀台灣最著名的產業、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來討論,無疑是給中國共產黨宣傳機器的一份大禮,中國正利用這樣的機會散播「美國將台灣當作美中競爭的棋子」,有利削弱台灣人民的信心,並希望台灣民眾支持那些「願意透過談判默許中國要求」的政治人物。
美國眾議員莫頓(Seth Moulton)日前在論壇上建議向中國威脅炸毀台積電、以嚇阻中共犯台,受到台灣在野黨的抨擊,連美國學者也不認同,有學者就警告,這樣的威脅論不僅無用,也可能適得其反,削弱台灣人對美國的信心,可能支持願意和中國談判妥協的政治人物。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9日刊登專文,針對近日美國政治人物以「炸毀台積電」威嚇中國的作法提出見解,由智庫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撰寫;塞克斯專攻美中關係、美台關係、中國外交政策,曾在美國對外關係研究上擔任總統特別助理。
塞克斯在文章中直指,近年來一些人主張美國應計劃摧毀台灣的晶圓廠,一方面嚇阻中國犯台,另方面是為確保若台灣不幸被併吞,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會落入中國手中,塞克斯稱這樣的想法誇大了半導體在台海局勢的重要性、對半導體產業有根本上的誤解,並且可能被中國用來助長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削弱台灣人民抵抗中國入侵的決心。
「炸毀台積電」是怎麼被提出來當作一種戰略?
塞克斯指出,2021年美國戰略學者麥金尼(Jared M. McKinney)和哈里斯(Peter Harris)於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期刊《戰爭要素》(Parameters)發布一篇論文,指出為了嚇阻中國入侵,美國和台灣應制定具針對性的焦土戰略計劃,讓武力奪取台灣失去吸引力,同時維護成本高昂。該文建議以世界上最重要、同時也是中國最主要的供應商台積電作為威脅,將最具成效。
"Broken Nest: Deterring China from Invading Taiwan" by Jared M. McKinney and Peter Harris https://t.co/8EaP4affzj
— Alberto Mateo (@morrisalbert27) February 16, 2023
而這樣的建議也在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近期的演說中被再次提出。根據報導,歐布萊恩將摧毀台積電與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後,英國選擇擊沉友軍法國的海軍艦隊這樣的「艱難決定」相提並論。
THIS US PLAN TO DESTROY TAIWAN IS NOT SATIRE!
— Garland Nixon (@GarlandNixon) March 14, 2023
The U.S. would destroy Taiwan’s chip plants if China invades, says former Trump officialhttps://t.co/i4VUPZeAdT
塞克斯在文章中以三點反駁此論述。他首先指出,這樣的威脅論述誇大了半導體對中國決策者的重要性,「中國奪取台灣的野心早於半導體(發光發熱之前);就算台灣還處於貧窮的農業社會,中國仍決心達成(併吞)的政治目標。」
塞克斯認為中國選擇武力犯台,將是不計經濟代價;就算台灣半導體可能被摧毀,這樣的假設也不會讓北京當局有所顧忌,因此毀滅台灣晶圓廠的計畫,「不會增強威嚇力」。
塞克斯寫道,第二點,摧毀台灣最著名的產業、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這樣的討論無疑是給中國共產黨宣傳機器的一份大禮。2023年2月,中國官媒放話拜登政府有所謂的「毀台計劃」,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也在3月的一場記者會上反問,「為什麼美國一邊口口聲聲說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一邊卻暗地裡制定了所謂『摧毀台灣』的計劃?」
塞克斯警告,中國正利用這樣的機會散播「美國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美國和台灣的利益不一致」、「美國將台灣當作美中競爭的棋子」這樣的言論,這有利削弱台灣人民的信心,並希望台灣民眾支持那些願意透過談判默許中國要求的政治人物,而「需要毀台,才能救台」的觀念可能也會削弱台灣人民抵抗入侵的意願。
文中的第三點,塞克斯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摧毀台灣的晶圓廠完全沒必要,「因為美國不需要透過武力就能讓中國無法取得台灣的晶片」,如果中國併吞台灣,美國政府能禁止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柯磊(KLA)這些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繼續支持台灣生產晶片;塞克斯指出,矽晶圓片上的材料或者檢測驅動晶片瑕疵的工具,大部分仍在美國製造,中國就算得到台積電,但沒有美國提供的設備,仍無法在此行業中與美國競爭。
賽克斯認為美國在重建國內半導體產業上可以做的努力很多,但討論炸毀台灣晶圓廠的計劃是不必要的,而且會適得其反。
炸台積電論述被做成抖音影片,吳釗燮稱是中國認知作戰
賽克斯的擔憂已經發生,莫頓「炸毀台積電」的談話內容已經透過剪接、附上中文字幕做成抖音影片,在推特上廣為流傳;雖然在完整對話中,莫頓只是針對提高對中國威嚇的一個建議,他自己也稱「這不一定是最好的戰略」、「台灣人當然不會喜歡這個主意」,但在去脈絡的抖音影片中,莫頓的言論聽起來符合美國要炸毀台積電那樣的陰謀論。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今日赴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前,被媒體問及此事,吳釗燮也指出,「這個就是中國對台灣進行的認知作戰」,強調如果去看莫頓講的前言後語,對此事的看法會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 各國軍事力量都靠半導體,《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美國鼓勵台積電設廠絕不只是商業考量
- 要拿美國補助先交出機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表態:有些條件沒辦法接受
- 張忠謀、《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對談重點一次看:半導體供應鏈兩極化、台灣工作文化具優勢
- 美對中發起「晶片戰爭」占上風,分析師:華府要打趴中國科技企業,就是這麼容易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