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部宣導道安,上傳「噠噠噠」影片被指嘲諷印度,兩國網友激烈交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干使用推特的中國網友則是辯解說,影片使用的配樂是風靡90年代的歌曲「嘟嚕嘟嚕大大大」(Tunak Tunak Tun),當時在中國也曾轟動一時,可說是「印度軟實力」的表徵。另有中國網友聲稱,片中只有男的臉塗黑,就是因為「在中國,印度男人被看作小丑,而印度女性被視為佳麗」。
(中央社)中國公安部於微博官方號近期上傳的道安宣導片引發爭議。這則短片以印度流行歌曲襯底,臉塗黑的中國舞者頭戴錫克教頭巾誇張扭動肢體,被認為揶揄嘲諷印度文化,導致中印兩國網友激烈針鋒相對。
香港《南華早報》(SCMP)10日報導,中國警政部門公安部從中國影音平台bilibili相中一則頗受歡迎的影音,置於官方號「中國警方在線」,藉此宣導道安規則。
公安部是在6日於官方號分享這段長度約莫1分鐘的短影音,YouTube也有轉載。搞笑網紅「豪哥哥」騎乘摩托車,臉塗重黑並頭戴錫克教頭巾,以誇張肢體擺弄上世紀90年代盛行於印度的舞姿。
另有兩個中國模仿藝人也是臉面塗重黑並頂著相同頭巾與豪哥哥結伴,他們看中坐在車裡而且皮膚白皙,穿著印度婦女傳統服飾藍色紗麗的3個女子,頻頻示好更吆喝著一起去兜風,宛如寶萊塢風格電影的重現。
公安部於中國警方在線分享的這段影片另搭配警語:「#看我的摩托噠噠噠#警方提醒,後排落座也應繫上安全帶。騎摩托車時要牢記,無盔(安全帽)不上路!」
影片經公安部於官方號分享的頭兩日,吸引逾19萬人次的中國網友瀏覽。
但印度專欄作家及台灣外交部研究員畢諳典(Aadil Brar)於推特上傳中國警方在線的發文後,引發印度網友極為不滿,抨擊此舉分明是種族主義作祟,更貶抑印度文化。
畢諳典說:「他們嘲諷印度、印度人和寶來塢太過分了。」並說中國公安部居然引用這樣的圖文,真是太「荒唐」。
不過多數中國網友對此卻不以為意,並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的。
有個微博用戶留言說:「太神奇了,我看了好幾遍,笑死了。」更有網友貼笑到流淚的表情符號。
若干使用推特的中國網友則是辯解說,影片使用的配樂是風靡90年代的歌曲「嘟嚕嘟嚕大大大」(Tunak Tunak Tun),當時在中國也曾轟動一時,可說是「印度軟實力」的表徵。
另有中國網友聲稱,片中只有男的臉塗黑,就是因為「在中國,印度男人被看作小丑,而印度女性被視為佳麗」。
這已非首次中國揶揄他國文化而惹議。在此之前,去年6月間,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調查報導,追蹤2020年2月在中國社群平台轉傳的影片。
影片中一群非洲兒童被指導用中文喊出「我是黑鬼,智商低」,他們顯然不知情這些字句代表什麼意思。這支影片引發了憤怒和批評。
當時馬拉威負責兒童福利的部長卡利亞蒂(Patricia Kaliati)表示,這些影片內容是對馬拉威兒童和國家的侮辱,當局對此展開調查。
中國駐馬拉威大使館則說,對於這個報導「非常關切」,中國強烈譴責任何形式、任何人或發生在任何地方的種族主義。
中國外交部非洲司長吳鵬指出,過去幾年裡,中國一直在打擊這些非法網路行為,未來將繼續打擊這類種族歧視短片。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