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帝國》:從踏上IPO征途以來,私募股權業的一舉一動總是伴隨著各種爭議

《私募帝國》:從踏上IPO征途以來,私募股權業的一舉一動總是伴隨著各種爭議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作者傑森.凱利(Jason Kelly)為《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資深記者,長年追蹤私募股權產業動態,親身深入產業內幕,也曾實際接觸、訪問過產業中各集團的創始者與領導人物。他帶來詳實的第一手觀察,為這個實際掌控著全球金融的神祕產業,譜下波瀾壯闊的長篇史詩。

文:傑森.凱利(Jason Kelly)

CHAPTER 8
帝國的未來:私募基金的公開募股之路

私募基金產業雖然因為納稅、就業機會,以及獲利方式等問題,而造成不小的爭議,並吸引了許多的目光。但這個年輕的產業並未停止成長進化,這些私募巨頭們紛紛試圖以全新的樣貌出現在社會大眾面前。除了改善公共關係、專注於環境保護、就業等議題,多元化與公開掛牌上市也是私募巨頭正在試圖前進的方向。

公開上市雖然可以使私募基金併購時的資金運用更為靈活,也可以讓創始人從中得到現金回報,以利推出交接給下一代。但同時意味著必須面對更多的公共監督、更嚴格的審查。

在本章中,作者將帶領讀者一起走過私募基金邁向公開募股之路。

在半遮半掩中,私募股權業隨著歷史的車輪一步步前進,終於撥開雲霧見到天日。這就是我在德拉瓦州德拉瓦市親眼看著托尼.詹姆斯被政治家和穿著連身褲的工人們團團簇擁時的真實感受。那是在2011年10月,由黑石集團以及能源PE基金First Reserve聯合注資設立的冶煉營運商PBFEngergy正在計畫重啟一家精煉廠。該煉油廠是PBF從瓦萊羅能源公司(Valero)手中買來的,已經關閉一年多了。

私募股權巨頭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詹姆斯在德拉瓦講過什麼也許不太有人記得,但他與其他黑石集團高層的親臨現場引起了廣泛關注。

詹姆斯在處理公共關係時魅力四射,他正在接受彭博電視臺的採訪,《財富》雜誌的記者也已經排好隊等候了,上午的採訪行程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另一邊,由六位資深高官代表帶領的宣傳活動也準備就緒。在停車場後方的白色帳篷裡,身著連身褲的工人以及地方政府官員,正在狼吞虎嚥的吃著迷你鹹派和肉桂捲。短小的布條掛在帳篷側面,上面寫著「新的開始」「祝賀你完成的出色工作!」

黑石集團和First Reserve 花費了4.5億美元在德拉瓦市的煉油設施更新以及工廠重整上,新工廠將帶來500個全職工作機會以及250個短期合約工作機會。當地的政客們對此極為重視,四處奔相走告。「當工廠被迫關閉時,」德拉瓦州的參議員克里斯.科布斯(Chris Combs)表示:「給社會留下了無法填補的深溝,就像對一個家庭的狠狠一擊。」接下來他提升了整個話題的高度:「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美國還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嗎?』」

在參議員湯瑪斯.卡珀(Thomas Carper)和州長傑克.馬克爾(Jack Markell)講完之後,詹姆斯走上了講臺。這位黑石集團主席熱情的回應上述兩位的發言,並借此機會向大眾媒體、煉油廠工人以及政府官員表達了來自私募股權業誠摯的友好態度。「這種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成為美國未來的發展模式,」他充滿激情的講到,臺下的觀眾齊身站起來為詹姆斯的這番慷慨陳詞鼓掌:「要拯救美國的工業,需要大量的資金。」

在演講和剪綵活動結束後,詹姆斯站在草地上與工廠老闆、政界人士以及鋼鐵工人聯合會的勞工代表們攀談,身後是高聳入雲的煉油廠塔樓。這樣友好的會談實屬罕見,要知道,工會長期以來對背負「就業毀滅者」罵名的私募股權業嗤之以鼻。不過,有一位資深勞工,千里迢迢從德州搭飛機過來,不是為了向私募股權業扔石頭,而是要向它發出讚美和感謝。

鋼鐵工人聯合會的副主席蓋瑞.比維斯(Gary Beevers)出席了這場活動,因為350位鋼鐵工人聯合會的兄弟姐妹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操著一口粗重的德州男中音,簡短的發言與政客和投資家的字正腔圓相比實在有點新鮮。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私募股權基金是勞工的友人。幾十臺照相機對準演講和剪綵一片快門聲之後,比維斯和我閃到一邊聊起天來。我問他要不要坐下休息,他說喜歡站著的感覺。他看了看四周,稍微鬆了口氣,從口袋裡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圓罐裡抽出一支煙,就私募股權投資打開了話匣子。

交流中,他多次提到了詹姆斯的發言——大型石油企業在那一週內關閉了三家煉油廠,就發生在PBF重啟煉油廠前的幾天。能夠讓工會成員重返工作崗位是他目前最為關心的話題。「在別人缺乏資金的時候,他們提供了資金。我們擔心的是長期就業,是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他指著不遠處還在忙忙碌碌的工人說道:「這對工人們意味著養家糊口的飯碗。」

私募股權業正在樹立全新的公眾形象,要知道這件事情本來是資本巨頭們連想都不敢想的。長久以來,私募股權基金行事極為低調,只有在公開上市後才暴露了行跡。它們樂於讓外界轉述自己的故事,甚至放棄了反駁的權利,任憑自己被扣上「就業毀滅者」這頂帽子。詹姆斯是黑石集團在2007年完成IPO的首席功臣,幫助整個行業登上了新的臺階,也讓黑石集團從私募股權基金中迅速脫穎而出。曾經潛流暗湧的資金流,終於在紐交所和那斯達克舞臺上驗明正身。業內重量級選手的運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大型PE基金一直在證交所門前徘徊:面對上市與否的問題,要如何去定位企業文化、上市動機以及創始人的個性呢?最佳上市時機是什麼時候?上市意味著接受公眾的監督、更嚴格的審查以及標準化的程序。誠然,這也增加了PE基金的「永久資本」——資產負債表上的權益資本,而不是有時間限制、來自投資者的認繳資本。

在併購活動中,已上市的PE基金還可以採用股權置換等多種投資方式,而不再局限於現金支付。此外,選擇上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給予創始人以及高級管理層從親手創建的企業中獲得回報的機會,黑石集團的彼得森以及凱雷集團的魯賓斯坦均曾公開承認過這點。另外,透過現金退出也可以幫助創始人將管理權順利的過渡給下一代接班人。

有一些投資機構也在保留私有化的基礎上成功的完成了接班人過渡。例如,歷史最悠久的PE基金之一的華平投資集團,其創始人在2000年就已經將管理鑰匙交給後起之秀。查理斯.凱(Charles Kaye)和約瑟夫.蘭迪(Joseph Landy)在當年承擔起了萊昂內爾.平卡斯(Lionel Pincus)和約翰.沃格爾斯坦(John Vogelstein)的職責。華平投資繼續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並建立了一支全球基金,目前管理的資產總額約為3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