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還耕」基層上演魔幻現實劇,反映中共執政的反覆和飯碗被砸的恐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河南某縣還動員200個公務員花3天時間,在2畝田(約403坪)裡插秧,還派10個攝影拍照宣傳;而有幾個地方政府,分別在停車場、柏油路、操場鋪上一層薄土,成了「退路還耕」,用來應付了事;更有地方政府乾脆在土裡插上鋼筋,鋼筋頂端各釘上石頭,讓航拍及衛星圖看起來,像是插滿秧苗的農田。
退林還耕,反映中共執政的反覆和飯碗被砸的恐懼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特稿)這陣子,中國多地出現了令人費解的「退林還耕」行動,樹林、水泥地甚至馬路被勒令砍伐或挖除,改種糧食作物。不少人私下在問咋回事?怎麼突然重視起糧食來了?是不是要打仗了?
但更多中國百姓心裡冒出的疑問是,好不容易搞了20多年的「退耕還林」、「退湖還田」,政策怎麼就調頭迴轉,改成了「退林還耕」,甚至「退路還耕」呢,這不是折騰老百姓嗎?
特別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區」的「帝都」北京人,直到近10年前都遇過黃沙漫天的沙塵暴。他們這陣子個個擔心,近10年來好不容易靠「治沙造林」才擋掉許多的沙塵暴,會不會這麼一折騰,把好不容易種起來的防護林砍了種麥子,讓沙塵暴再現北京?
說實話,中國這陣子搞起「退林還耕」,還真的是開始重視糧食問題了。而這背後,則是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糧食始終無法自給自足而出現短缺的恐懼,以至於習近平有「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金句。
而這背後的背後,則是習核心對西方陣營未來可能因為中國對外片面動武,極可能對中國採取禁運斷糧等制裁手段的更深恐懼。畢竟,習核心領導的中國10年來在全球強勢出擊下,如今已被西方陣營認定其有意在南海、台海生事。
這麼說來,「退林還耕」還真的和打仗不無關聯。而習核心的恐懼,其實有跡可尋。
從「退耕還林」開始的1998年到2020年,每年聚焦農業問題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總不忘強調「退耕還林」。而2021年的文件,雖仍提到「退耕還林」,但提法卻改成了「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完善政策、有序推進」;到了2022年的文件裡,就看不到「退耕還林」了。
再看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雖然仍提到「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但更明顯的是連提6次「糧食安全」4字。而2020、2021、2022這3年的文件裡,「糧食安全」依序被提到了2次、4次、5次,次數越來越多,也代表了習核心的態度轉變,造成了風向丕變。
更有甚者,則是俗稱「城管下鄉」的「農管」人員,同一時間正式走到台前。穿的制服差不多,作風也差不多,只是管的不一樣。而「農管」們管的重點,就是該種糧食的地絕不能挪作他用。否則就像城管砸地攤一樣,「農管」就來刨樹。
既然風向轉變已成,中國地方大小政府慣有的「一刀切」、加碼執法、上行下效、表面文章等風格,便在各地上演。城市裡,讓成都人引以為傲的環城綠帶,被刨除了好多塊;農村裡,林木、果樹、菜園砍得讓農民心痛。
更有甚者,河南某縣還動員200個公務員花3天時間,在2畝田(約403坪)裡插秧,還派10個攝影拍照宣傳;而有幾個地方政府,分別在停車場、柏油路、操場鋪上一層薄土,成了「退路還耕」,用來應付了事;更有地方政府乾脆在土裡插上鋼筋,鋼筋頂端各釘上石頭,讓航拍及衛星圖看起來,像是插滿秧苗的農田。
為了端牢飯碗,這25年來一輪的折騰,真是苦了百姓,也苦了一幫大小官員。但這樣的轉彎,中國上下並不陌生。
遠的不說,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防疫政策,從「動態清零」到「乙類乙管」的生猛;再看對網路科技業,從嚴厲監管到「支持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的迅疾,都透著習核心「吾道一以貫之」的精氣神。
中共治下的中國,對內對外一向以大國自居,也一再強調治理的不易,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之嘆。如今,從防疫鬆綁到「退林還耕」,中國這個大國倒有點像鍋上的大餅,被來回翻面地烙著。
#中國「#農管」剷除農民莊稼、拆毀農家建物的行為持續出現,穩糧保供、退林還耕的亂象持續在各地上演。網上多條影片顯示,農民的果園被剷除,牛棚豬圈羊圈被拆除。 pic.twitter.com/9ReDOePqtb
— RFA 自由亞洲粵語 (@RfaCantonese) May 5, 2023
退林還耕淪官僚主義,學者:基層上演魔幻現實劇
(中央社)越來越多有關中國「退林還耕」的荒謬施政浮上檯面,熟悉農村治理的學者說,為了保耕地紅線的政策,基層上演了一幕幕讓人頗感魔幻的現實劇,不但違背常識,整治出來的土地也沒人想耕種。
陸媒《觀察者網》11日刊出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教授賀海波的文章,談他今年在各地看到種種缺乏效益的「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情況,基層幹部也抱怨不已。
中國國務院2020年發布通知,表示「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意思是不可以違法占用耕地做非農利用。
賀海波舉例,有3個省的村鎮分別接到任務,要限時完成上級賦予的整治土地面積,甚至有國土部門3月底下達災毀地補充390餘畝的任務,要求5月5號就要都種上早稻。
其中一名社區書記說,讓農民砍樹還田,農民不理解,鄉村幹部有時還要請農民吃飯,給農民送禮。一名鄉鎮黨委書記說,河灘地本來很適合養鵝,現在整治過來種地根本沒有什麼收成。
賀海波說,這些整治任務違背了自然條件的常識,因為最先被農民棄耕的土地必定是無水無路或易遭水淹的貧脊土地,現在整治了也不會有收益;違背了經濟學的常識,因為「不算經濟帳、只算占補平衡帳」,要農民把幾百畝的果園經濟作物拔掉改種主糧、要鄉村幹部花大錢將荒地改種主糧。
他反問,農民的家庭生活方式已經產生巨大的變化,要他們重新返鄉耕種幾畝整治過來的薄田,有的還是劣質田,有多少收入可言?
賀海波指出,很少有農民願意耕種這些土地,但鄉村幹部又不能不完成政治任務,只好拜託大戶耕種並給予補貼,實在沒辦法就由幹部自己下地來耕種。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