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圖解非洲史》:索馬利亞海盜&「一個索國」原則下的索馬利蘭

《手繪圖解非洲史》:索馬利亞海盜&「一個索國」原則下的索馬利蘭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塊遼闊的土地,還有很多很多迷人的未知深藏在叢林裡,本書透過90個故事,逐一細數自舊石器以來,曾在這裡發生過的各式各樣傳說與歷史,帶你領略鮮為人知的非洲史。

文:和平歷史編輯部

沙漠來的惡徒:索馬利亞海盜

索馬利亞擁有全非洲各國中最長的海岸線,而且在這塊語言民族繁多的大陸上,它的國內85%都是索馬利人,相當罕見。這樣一個位於海岸邊,且族群單一的國家,照理說應該輕鬆享有團結與富饒,但是索馬利亞人卻完全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饑荒、戰亂、無政府和這個國家的歷史緊緊相連;進入21世紀後,還多了「海盜」這個代言身分。

索人在西元前就和古埃及有商業往來,5世紀以後也開始和阿拉伯半島交流,14世紀時,這裡的海洋事業應該頗為興盛,因為索國首都摩加迪休甚至出現在中國明朝的古籍裡,稱「木骨都束」。但離開海岸邊後,索國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源跟可耕地的熱帶沙漠,也因此無法建立起穩定且持久的政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掩蓋不了它世代赤貧的事實。

19世紀,索馬利亞被歐洲人分為三個地區。二戰後,英屬和義屬索馬利在1960年合併並獨立。但國家統一後,它的天然環境還是一樣惡劣;各部族擁槍自重、分裂割據情況也照舊,讓索國陷入災禍連連的內戰,1964年和1977年還和衣索比亞打了兩場失敗的邊界戰爭,加重民不聊生的慘況。

【註釋】合併並獨立:法屬索馬利在1958年通過公投成為法國海外領地;1975年獨立為今日吉布地。

索馬利亞屬熱帶沙漠氣候, 國土只有大約1.64%為可耕地,雖有礦藏但甚少開採,經濟以畜牧產業為主。

於是為了討口飯吃,開始有一些武裝部隊搶劫路過商船,原本只是零星犯罪行為,但索人漸漸發現,這樣搶劫的報酬遠比深入內陸耕種來得豐厚。而既然是項有利可圖的事業,當然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久之,互相作戰的部落乾脆把戰場轉移到海上,用企業化的方式經營起「海盜」這門生意。

此外,西方國家和阿拉伯富有商船長年行經索國外海,或獵捕印度洋上的豐富漁獲,但索人除了汙染以外什麼好處都沒分到,自然心生不滿;最後,鋌而走險從事海盜行業的索人,在劫掠一艘船的貨物和商品後都會帶回部落。日久形成一股風氣,索國上下從裡到外,都支持海盜搶劫富有的資本主義國家,以餵飽自己貧窮已久的家鄉。

索國海盜在1990年代開始成為舉世皆知的亂象,但這幾年經過國際組織的嚴加取締,情況已和緩許多。其實索國沙漠覆蓋之下的土地,不缺石油或其他豐富礦藏,但這裡一直沒有建立起足以號令全國的中央政府,遑論有效率的行政系統、受過教育的人才和吸引外資加入的條件。總之,這個國家離開發還很遠,目前為止,還是被困在沙漠裡的海盜王國。

【註釋】海盜事業:雖然在各國採取嚴厲打擊政策之下,橫行印度洋的索國海盜自2012年後幾乎滅蹤,但其實海盜們的作案地及目標只是轉移到他處,並未完全消失。

「一個索國」原則下的索馬利蘭

二戰結束後,英屬索馬利曾經在1960年自行獨立,用舊名「索馬利蘭」為國名;但僅僅五天,就和義屬索馬利合併成為索馬利亞。

1969年,索國第三任總統巴雷(Maxamed Barre)就職。該國雖然民族較為單一,但因水源少,各部落依分配時間互相輪流用水,日久形成六大部族,而來自南部的巴雷在任內推行獨裁統治,壓抑北方部族力量,甚至在1989年屠殺北方部族伊薩克(Isaaq),罹難者超過二十萬人。

這樣的倒行逆施自然引起其他五個部族的不滿,終在1991年將他推翻。在這之後,索馬利亞就陷入六個部族不停征戰的無政府狀態。伊薩克族於是在2001年公投,主張「恢復」索馬利蘭。前文提過,索馬利亞內陸是一片荒蕪、完全無法耕作的沙漠,漁獲和海岸線就是它的一線生機。

而索馬利蘭所在的這塊土地正是該國漁獲量最豐富、海岸線位置也最重要的地帶,甚至有專家評估內藏豐富石油。

它的獨立,等於是把索馬利亞這個家徒四壁窮國的最後一件家具搬走,索馬利亞當然不願意承認。

不只索國不承認,東非的幾個國家,如埃及、吉布地、衣索比亞等都寧可要混亂且貧窮的索馬利亞,也不要一個新興又富有的小國家來搶資源,因而拒絕承認它;西方國家則因為東非情況過於混亂而選擇對它視而不見。

【註釋】恢復索馬利蘭該國的開國日設為1960年,非2001年。

索馬利蘭的獨立雖然未獲普世認同,但衣索比亞、英國、比利時、迦納等國都與它有政治或商業往來。

儘管如此,索馬利蘭還是爭氣的在國內將部族分配制轉型為穩定且民主的多黨政治,並有公開化的司法系統,和相較其他幾個周邊國家而言,運作效率良好的國家體系,與無政府狀態多年的索馬利亞逐漸形成天壤之別。

此外,索馬利蘭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也漸漸浮現,舉例來說,衣索比亞的出海口除了吉布地就多了個選擇,不用再看世仇索馬利亞的臉色;埃及和它交好,就能制衡衣索比亞這個長期和它爭水源的國家等等。總之,儘管大家都不承認它,但沒有一個人不想跟它維持良好關係。

當然,剛從內戰走出來的它,建國之路不可能如此一帆風順,它仍然嚴重依賴第一級產業,國民多以放牧為生。公衛醫療體系也令人擔憂,大部分有執照的醫師都是家醫等非專科醫師,全國上下甚至只有寥寥數幾的麻醉科醫師,精神疾病和預防醫學更是脆弱到不堪一擊。

不過,它也不是完全孤立無援,另一個和它處境幾乎一模一樣的國家中華民國,就在和2020年和它互設代表處,雙方互相承認。

【註釋】世仇:兩個索國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與基督教古國衣索比亞不合,但索馬利蘭比較進步、開放。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手繪圖解非洲史》,和平國際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