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創傷》:「鏡映」既是一個心理諮商技術,也是人的一個本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鏡映,就是在一個關係中,一個人能感到自己像照鏡子那樣被看到、被映照的感覺。它不是一種聚光燈一般強烈的光芒照耀,而是一種平和、穩定的反射。物理上,人們無法直接看到自己的臉,需要一個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樣貌;心理上,人也有這樣的需求,即透過另一個人的反應來看到自己。
文:王嘉悅
缺乏鏡映的成長體驗:你能看到我嗎
祺宇在博士退學之後來到了心理諮商室。他原本在一個著名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學習工作,但是在博士求學期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他感到自己其實非常不擅長一直以來學習的學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學業和實驗,並且對工作環境感到很失望,所以即使他的家人都強烈反對,他還是頂著極大的壓力退學了。
祺宇的父親是一位大學工科教授,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因為小時候被家庭條件耽誤了才會學工科,只有研究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人才,才是真正的「頂尖」人才,所以他從祺宇小時候就開始送祺宇去參加各種物理培訓和競賽。祺宇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歡物理,但因為小時候參加了很多培訓,的確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又經常聽到父親表揚他「我兒子就是天生學物理的料,有天賦、智商高」,所以他從來沒有懷疑過物理是自己一生的發展方向。
在成長過程中,祺宇一直覺得父親十分認可他,也給了他很多鼓勵和支持,是少見的好家長。
很多時候,心理諮商室裡會接待像祺宇一樣的來訪者,當他們被詢問到童年的成長經歷時,他們回憶說自己的童年很幸福,家人環繞,既不缺乏物理陪伴也不缺乏物質資源,但是會陷入莫名的空虛和憂鬱之中。
對祺宇來說,要去談論父母關係和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長經歷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種困難不像一些經歷過強烈創傷的來訪者很迴避談論自己的成長歷史或者害怕觸碰那些疼痛記憶,而是他真的不覺得有什麼好說的,一切似乎都挺好的。
他自己也會感到很困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他實在不覺得能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中找到什麼可能導致他心理問題的原因。為什麼自己一直在很受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中長大,還會得憂鬱症? 祺宇很愛學習,也看了很多心理學相關的圖書,他看到書裡寫的都是小時候被忽視或者被打罵的孩子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他並沒有這樣的經歷。
然而,不知道說什麼本身,就是一種關係模式的體現。當一個人被問到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或重要他人的特點時,他的反應是「正常關係、很普通、都是很好的人」,這種沒什麼特點的感受,本身就是情感缺陷匱乏型創傷的重要特徵。
想一想,一個人際關係模式良好、充滿感情的人,即使提到普通朋友,也一定能說出很多動人的細節:他很幽默,他有一隻很可愛的貓咪寵物,他喜歡到處尋覓美食,有一次和他吵架後花了很長時間才和好,等等。恰恰是這些細節的敘述反映了一種真實關係的存在。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富有情感、意義感的自我感受要如何形成? 其需要的不是豐富的物質和細緻入微的照顧,而是「鏡映」。
鏡映既是一個心理諮商技術,也是人的一個本能。有一句網路流行語叫作「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是指當人發現一個模式(可能是一句話、一首歌)時,會不斷模仿重複它。這確實是人的一個本能,但也是有功能的:讓人感受到其他人接收到來自自己的訊息,自己被看見、被聽到了。
所謂鏡映,就是在一個關係中,一個人能感到自己像照鏡子那樣被看到、被映照的感覺。它不是一種聚光燈一般強烈的光芒照耀,而是一種平和、穩定的反射。物理上,人們無法直接看到自己的臉,需要一個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樣貌;心理上,人也有這樣的需求,即透過另一個人的反應來看到自己。
試想當一個人試圖去照鏡子,想看一看現在自己的臉上有沒有汙漬,化的妝好不好看,或是想看看有沒有受傷時,卻發現鏡子是黑的,無法映射出自己,那該是多麼令人難受和害怕的場景。缺乏鏡映的成長體驗就像是一直面對著黑色的鏡子一樣,既無法確認自己的感受,也無法欣賞自己的特點,是一種格外孤獨的體驗。
祺宇在成長過程中就缺乏這種鏡映。他與父親互動的某一種典型狀況是這樣的:雖然祺宇真的很擅長學習物理,但偶爾也會考試失誤,這時他的父親就會非常理性地和他分析試卷中的問題,探討答案。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父親甚至非常理性、中立地說:「希望我沒有看錯你,如果你只是一個庸人,學物理說不定就是害了你,沒有天賦的人是學不了物理的。」物理彷彿成了祺宇心中的一座聖山,父親的話語使他在山下躊躇著,十分擔心自己其實沒有父親口中的那種「天賦」。
在祺宇和父親的關係中,情感體驗的鏡映是不存在的。在他們的溝通中,一切都以理性、成績、智力為核心,而祺宇心中那些害怕、擔憂、渴望被認可的心情彷彿不存在一樣被忽略了。
父親的言語讓他十分相信,只有學業、事業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並且一個人能否成功,靠的都是先天的智力。所以當他進入競爭和要求都更高的博士階段,發現自己無法輕而易舉地做到那些被父親認為是靠天賦做到的事情時,他崩潰了,感到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這種時刻,他也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層面理解和安慰自己,或者和周圍的人溝通自己的壓力感受,因為對於他來說,那是一種十分陌生的體驗。
其實很多時候,祺宇的父親在做的並不是一種真正的鼓勵和支持,他對於祺宇的培養是缺乏鏡映的,也就是說他其實並沒有真正看到祺宇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而是把自己的願望和自戀投射在了祺宇身上。他的誇獎和鼓勵不是基於事實或者祺宇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基於自己對於孩子的想像和滿足自己自戀的期待。很多進行心理諮商的人會感到,也不知道諮商師具體做了什麼,好像諮商師也沒有給出很深刻的建議或意見,但就是感覺好了起來,其實就是諮商師一直在貫徹鏡映這件事。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