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台船自製潛艦9月下水,我們沒有愧對國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鄭文隆指出,台灣現已具備潛艦自主設計能量,且台船擁有包括彎板機、電焊機等硬體設備,他希望未來人員不要流失、設備不要閒置;「這批800多人的團隊,不要像當年經國號戰機做完後散掉了」。言談間透露出鄭文隆對後續量產規劃,表達出憂心。
台船自製潛艦9月下水,鄭文隆:沒有愧對國家
(中央社)潛艦原型艦9月底將下水,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所有船段預計9月中旬完成對接,完成下水節點後立即泊港測試(HAT),進行出海測試(SAT)時他將隨行;面對不可能的任務即將開花結果,鄭文隆有感而發地說:「我們沒有愧對國家!」
《中央社》記者在偌大的台船廠區現場,眼前矗立著數幢藍色塗裝建築物,鮮黃色大門出入口全緊閉,充滿神祕感,這裡就是IDS(Indigenous Defence Submarine)潛艦船段製造基地的「海昌廠房」,近千人團隊採24小時輪班方式,正在為台灣首艘自製潛艦加緊趕工。
中共對台威脅日益升高,總統蔡英文上任後除推動國機、國艦、國車國造,潛艦國造更是重中之重,除可厚植台灣軍工產業能量,亦能藉由潛艦在海中的隱蔽性,嚇阻中共航艦作戰群在台灣東部外海封鎖台灣,達成不對稱戰力目標。
台船承接自製潛艦此一重責大任,歷經波折考驗不斷,現正進入攸關最後成敗關鍵的深水區階段。
鄭文隆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潛艦共有6個船段及上方的1個帆罩段,目前第2、3、4、5個船段已完成對接,且包括戰系等軟硬體設備均已完成安裝;由於接下來僅剩可由台船獨立完成的焊接工作,在台船3班制、24小時施工下,預計9月中旬可將全數船段及帆罩對接完成,並超前在9月底達到「下水」節點。
不同於水面艦,潛艦所謂的下水就是「封殼」。知情人士透露,原型艦後續的泊港測試會在海昌工廠內執行,由台船及合約廠商逐一針對各裝備系統測試後,才會移至岸邊「真正下水」。
鄭文隆指出,封殼後立即進行較耗時的泊港測試(HAT),完成後再實施2至3天的出海測試(SAT),並進行下潛、轉彎等各項戰術動作,隨後交艦給海軍,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測評方式包括發射魚雷,最後才能成軍正式投入戰備序列。
潛艦因構造精密,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容納各式電子、動力、武器、人員居住等裝備,各機構間需緊緻配置並滿足作戰性能,因此被稱為「水下瑞士錶」,對建造工藝的要求極高,也被視為造船水準指標。
「從頭到尾都唱衰」,曾參與雪隧、第二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的鄭文隆坦言,台灣社會有個毛病,就是很愛「唱衰」未完成的重大工程,但台船的工程師們都很會忍耐,現在終於要開花結果,「我們沒有愧對國家」。
近來包括立委、學者等受邀前往台船參觀,事後都對台船製造能力表達肯定,也間接佐證鄭文隆的信心。
負責原型艦建造的總督導、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近期在校園座談時,宣告預計明年3、4月間進行各項海測,屆時他將會親自隨艦出海,督導每一項測試作業。
面對黃曙光的期待,鄭文隆透露,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日前訪台時相當關切國造潛艦出海測試(SAT)時程,並特別向他說,「各國潛艦海測時,造船廠長官都會跟著下潛,所以你也要下去」,鄭文隆允諾會見證這歷史一刻。
打造潛艦共動員約990人,包含台船861人、中科院約30人、海軍256戰隊約40人、海軍海發中心約34人,及國防部駐廠的7名軍官。
鄭文隆表示,此案與國艦國造(水面艦)差異在於,台船、海軍未曾執行過,因此從建案初期就由台船、海軍研究發展中心、海軍256戰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合署辦公,「4個單位沒有所謂甲乙方,而是夥伴關係」。
海軍256戰隊是潛艦部隊,鄭文隆說,由於戰隊官兵長年操作潛艦,熟知相關配置,若遇到不佳的設計便可即時溝通,立刻修改優化。
除了上述單位外,外籍顧問亦是潛艦國造順利推動的關鍵因素。鄭文隆表示,台船本身有聘請外籍顧問,加上海軍聘請的高階顧問團協助,他對潛艦國造很有信心。
國軍目前擁有4艘潛艦,分別是二戰時期的茄比級潛艦海獅、海豹號,以及劍龍級潛艦海虎、海龍號。海虎、海龍號是國軍主力潛艦,但已服役超過30年,國軍正推動升級延役計畫;海獅、海豹號號稱全世界服役時間最久之現役潛艦,目前僅擔任訓練任務。
為強化潛艦戰力,民國84年1月前總統李登輝任內,海軍成立「潛艦發展辦公室」,並啟動「光華八號」專案;後於前總統馬英九任內,103年4月啟動「海昌計畫」。
蔡總統上任後,105年12月台船與海軍簽約,執行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裝備試研製作業。
海軍編列新台幣493億6170萬元、108年至114年持續預算,打造原型潛艦1艘,今年9月可望封殼(下水),全案在114年執行完畢,後續規劃採購7艘,作為不對稱作戰的水下部隊主力。

台船揪台廠85項自製打造潛艦國家隊,連馬桶都高標準
(中央社)國造潛艦原型艦預定9月封殼(下水),負責製造的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中央社》專訪,對完成目標信心滿滿,還透露過程中部分硬體受限輸出限制處處碰壁,但靠著台灣廠商強大製造能力,現在完成85項自製,「以後變成我們要發出輸出許可」。
潛艦設計與建造技術難度相當高,主次裝備(紅區裝備)就高達107項,均須獲得外國輸出許可。台灣從未具備潛艦設計作業與實務經驗,許多關鍵技術需倚賴他國協助,台船承接這一項艱困任務,過程一波三折,外界唱衰之聲從未中斷。
相關人士日前告訴《中央社》記者,除戰鬥系統的紅區裝備等需仰賴他國,目前潛艦儎台自製率已超過4成,包括氣密門、馬桶、密閉式淡海水轉換系統、液壓系統,甚至必須達到靜音水準的空調系統,均成功自製。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