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G7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猶如「外交擂台」,北京學者:美國由「價值觀聯盟」轉向「技術管制聯盟」

G7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猶如「外交擂台」,北京學者:美國由「價值觀聯盟」轉向「技術管制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G7廣島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舉行,加上中國恐將成為G7廣島峰會的眾矢之的,使得這兩場峰會被外界賦予「打擂台」的印象。雖然「中國─中亞峰會」的影響力與份量無法與G7峰會相比,但中國是否會藉此機會釋放利多拉攏中亞五國,以壯大自身在地緣上的影響力,並藉這場峰會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堵作出最新回應,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G7峰會倒數,岸田:日本歷史上最重要峰會

(中央社)今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5月19日將在日本廣島市開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3日赴當地視察並慰勉相關人員時說,這次將是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峰會。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岸田親赴峰會舉辦地廣島市視察,並在作為峰會會場的飯店慰勞勉勵負責周邊維安工作的其中100多名警察及海上保安官。

岸田考量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等情況說,「這次是我國第7次、也是時隔7年再度舉辦峰會,考慮到嚴峻的國際情勢,在日本歷史上也將成為最重要的一場峰會」。

岸田還說,讓這次歷史性峰會安全且順利地進行,是身為主辦國日本的重責大任,「其成敗都繫於各位,希望大家可以抱持高度緊張感,完成維安工作直到最後一刻」。

岸田接著還登上屆時各國領袖都將前往的宮島,參拜當地知名的世界遺產嚴島神社。

G7擬提中國經濟脅迫,北京學者:技術管制將更多

(中央社)外媒報導,G7日本廣島峰會擬發表關切中國「經濟脅迫」聲明。陸學者說,拜登政府的聯盟戰略正由「價值觀聯盟」轉向技術管制聯盟,對中國推更多技術管制。

中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熊李力,於深圳衛視旗下媒體《直新聞》報導中,作上述表示。

熊李力表示,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的聯盟戰略正由「價值觀聯盟」更多地轉向技術管制聯盟,對中國進行技術打壓,共同對中國採取更多技術管制,達到美國想要的目標。

熊李力認為,G7峰會可能將矛頭對準中國有3個原因。首先,美國有意將中國和俄羅斯綁在一起,以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議題,將俄烏衝突、美中競爭等戰略拉在一起。

其次,美國期望複製聯合歐洲遏制俄羅斯的同一手法,在亞太地區打造一個針對中國的聯盟,所以美國給中國扣上經濟脅迫帽子,可以更好地動員盟友加入對中國的競爭和遏制。

最後一個原因為,中國市場吸引力太大,美國必須用這個方式去離間G7其他國家和中國的經貿關係,拉攏盟友更好地配合美國對中國競爭戰略。

熊李力認為,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大國,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這種不可替代性得到延續、強化,這些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仍會和美國保持或強或弱的政治協調,「但是不可能忽視中國經濟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機遇」。

《路透社》日前報導,G7國家領導人將在5月19日至21日在廣島召開峰會,期間發表聲明,內容涉及7個先進經濟體如何合作應對來自任何國家的經濟脅迫,這份聲明將涵蓋「專門針對中國的部分」和一系列擔憂。

G7峰會的官方宣傳影片:

G7與中國中亞峰會幾同時登場,被視為外交擂台

(中央社)G7廣島峰會19至21日將登場,中國問題成為峰會焦點。而由中國及中亞5國出席的「中國─中亞峰會」則將於18至19日在西安登場,由於近乎同時舉行,兩者被視為「外交擂台」。

G7廣島峰會前,G7在地主國日本先後舉行外長會議及財長會議,中國問題一如預期成為會議焦點,且會後發表的相關內容頗不為中國所喜。而基於這2項會議的指標性,外界普遍預期,中國問題勢必會成為G7峰會的重要議題,並認為這項峰會恐將對中國作出更強硬的表態。

《路透社》稍早報導,據熟悉內情的美國官員透露,G7廣島峰會可能發表一份關切中國對他國使用「經濟脅迫」的聲明,並成為會議公報的組成部分。同時,這份聲明預料還將搭配更廣泛的書面提案,內含7國如何合作因應來自任何國家的「經濟脅迫」。

中國的反應已顯而易見。針對G7外長會議聯合聲明對中國的指控,中國外交部公開聲稱,這項聲明「充斥著傲慢、偏見和反華遏華的險惡用心」,並向地主國日本提出交涉。

中國學者熊李力則直指,G7峰會極可能將矛頭指向中國,原因有三。一是美國有意將中國和俄羅斯捆綁在一起,以中國「經濟脅迫」議題將俄烏戰爭相提並論以遂行目的;二是美國期望複製聯歐制俄的同一手法,在亞太地區打造針對中國的聯盟;三是中國市場吸引力太大,美國必須離間G7其他國家和中國的經貿關係,以拉攏配合美國對中戰略。

相形之下,由中國主導的「中國─中亞峰會」,與會者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5國總統。且除土庫曼總統外,其餘4國總統都將同時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使本週成為中國今年度已知最熱鬧、最重要的「主場外交週」。

從前蘇聯獨立的中亞5國,一向被俄羅斯視為「後院」及勢力範圍。因此,中國選在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節節失利之時主辦「中國─中亞峰會」,被普遍認為是在「挖俄羅斯牆腳」,但俄羅斯也因此無力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挖牆腳。

中國學者朱永彪表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干涉中亞地區的外部勢力減少,中國與中亞合作空間比以前更大。另一方面,隨著中亞國家在美國地緣戰略軌道中的地位下降,中亞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意願也有所增強。

由於G7廣島峰會與「中國─中亞峰會」幾乎同時舉行,加上中國恐將成為G7廣島峰會的眾矢之的,使得這兩場峰會被外界賦予「打擂台」的印象。

雖然「中國─中亞峰會」的影響力與份量無法與G7峰會相比,但中國是否會藉此機會釋放利多拉攏中亞五國,以壯大自身在地緣上的影響力,並藉這場峰會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堵作出最新回應,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