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推投資移民:民間熱議之下仍然「只聞樓梯響」

香港重推投資移民:民間熱議之下仍然「只聞樓梯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來自香港的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蘇偉業教授對《BBC中文》說:「內地人移民香港某程度當然可以紓緩一些人才缺口,其實香港回歸後就有不少移民是從內地來,或是海歸內地人。不過,就經濟角度看,整個問題的核心是中國與西方關係惡化,而香港在經濟上受到連帶拖累。如果香港經濟不好,有新移民也不會改善問題。」

文:葉靖斯(BBC中文記者)

時隔八年,在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搶企業,搶人才」的背景下,特區政府重提推動投資移民。

儘管只是公布了名目,已足夠引起中文互聯網上的熱烈討論。自2月份財政預算案明確將重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文章、視頻多如雨後春筍。

這一策略的背景主要是應對勞動人口流失和新冠疫情後振興經濟的需要。然而,香港重提投資移民與引進人才的直接關係有多大,能引進到怎麼樣的人才,討論才剛剛開始。

「重開投資移民」的種種信號

全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香港投資移民計劃是在2003年10月,於行政長官董建華任內推出,當時是基於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中提出要吸納高素質移民。但到了2015年1月,行政長官梁振英宣佈暫停計劃,此後一直沒有重啟。

2022年10月,現任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搶企業,搶人才」策略。2023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宣佈推出新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香港太平山上一位遊客邊俯瞰夜景邊張開雙臂(9/5/2023)

Reuters

人力資源顧問企業仍認為香港對富有人才有吸引力。

美資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諮詢企業美世(Mercer)香港財富業務主管陳慧盈對《BBC中文》評論說:「政府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意願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說明香港特區銳意擴展其人才庫,推動高技術領域就業。」

「表明政府承認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還有對解決問題的承擔。」

同樣來自美國的萬寶盛華(ManpowerGroup)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也對《BBC中文》指出:「香港政府事隔8年重新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相信有一定的吸引力。」

3月,特區政府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再次將新版投資移民計劃列為相關政策。這結果成為了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上的「重磅消息」。從微信、到小紅書來自移民中介、保險、財經類博主的文章、視頻不斷湧現,「香港投資移民即將重啟」呼聲響徹雲霄,「4月1日」更成了一個指標。

但結果,4月1日除了是西方的愚人節之外,特區政府沒有任何公布。

但香港內部也有不少人催促特區政府盡快公布政策細節。例如在家族辦公室政策宣言發表後,直屬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的《大公報》便引述萬方家族辦公室集團首席執行官關志敏說,期望該計劃的推出能提升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的吸引力,希望政府盡快公布實施細節。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在金鐘政府總部出席記者會介紹「搶人才、搶企業」政策(中新社圖片23/12/2022)

China News Service

面對「移民潮」與新冠疫後經濟復蘇所需,李家超政府提出了「搶人才、搶企業」策略。

4月26日,特區立法會辯論財政預算案,選舉委員會組別議員,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周文港博士促請政府及早公布細節之餘,還建議政府開闢正規渠道讓大陸居民投資移民香港,其中理由包括大陸擁有1億元人民幣或以上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已達11.6萬戶,這一數據來自3月上旬發表的2022年《胡潤財富報告》。

立法會辯論繼續之際,隸屬知名房地產中介集團的美聯移民顧問公司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指出,新加坡將外國公民購置房產的額外印花稅率翻倍至60%,呼籲香港特區政府盡快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借此加快及加大「搶人才」的速度與力度,充實香港「人財庫」。

《BBC中文》曾邀請鄭天殷闡述其理念,但她以正在公幹為由婉拒。

香港重啟投資移民成為熱話的現象還可以從另一方面體現:香港民間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4月上旬發表調研報告稱,截至2023年4月初的六個月內,香港新註冊成立的移民相關公司顯著增加,且在3月香港邁向新冠疫後社會全面恢復正常之際單月新增35家,是2022年10月的將近六倍。

本土研究社認為,中國大陸「潤學潮」(移民學風潮)與香港移民潮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從市場及新公司註冊最新情況來看,業界似乎非常看好『潤』的前景,蜂擁成立移民業務新公司,未來移民潮及『潤』學潮似乎有增無減。」

香港人才流失有多嚴重?

一群青年人在香港國際機場離境閘口前合照(2/4/2022)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在英、美、澳、加等國的「救生艇」簽證政策下,不少香港人選擇移民。

大約兩年前香港再次爆發移民潮以來,不同行業流失率增加的消息相繼傳出。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香港勞動人口在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

到了2023年5月初,一組更新的數字出現在世人眼前:特區稅務局局長譚大鵬在介紹個人報稅工作時透露,當局預計2022至2023財政年度合共發出273萬份個人報稅表,而2021至2022財年發出了287萬份,2020至2021財年則發出了297萬份。換言之,過去兩個財政年度,香港少發了24萬份個人報稅表。

譚大鵬還說,2022至2023財年有5.61萬例離境清稅申請,此前一個財年則是5.65萬例。這裏合共是11.26萬例。

但稅務局官員們不承認這是勞動人口流失的結果。他們解釋,少發報稅表可以是市民收入減少或受惠於新稅務政策;離境清稅申請人可以是外來工作人士派遣任期結束離境等。

不過,萬寶盛華3月中旬發表新一年度《僱傭前景調查》時便已指出,85%香港僱主面對人才短缺問題,達17年高位,是全球情況數一數二嚴重地區。

GettyImages-1246737668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如果投資移民計劃有助於引進人才,那麼富豪數目減少大概可以視為人才流失的另一佐證:國際投資移民公司亨利(Henley & Partners)於4月發表的《 2023年世界最富裕城市報告》指出,香港2022年至少擁有1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富豪數目為12.95萬人,按年減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