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解惑:網傳「刷牙不漱口,更能防蛀牙」是真的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日好好刷牙是口腔保健最基礎的項目,但是你真的會刷牙嗎?我們邀請黃文龍醫師寫文章討論看似謠言,其實是真實的牙科知識:「刷牙要不要用牙膏?刷完牙不要漱口?含氟牙膏會致癌嗎?抗敏感牙膏的成分?」一起來認識牙膏那件小事吧。
文:黃文龍醫師(品味牙醫)
前陣子有個網友在PTT上面問到:「牙醫說刷牙之後要在牙齒保留牙膏?」

節錄一下鄉民的回應:
「 蛤?!」
「牙醫說話能信嗎?」
「蛤?真假」
「…沒聽過」
「農場文看多了,就會有這些奇葩怪招。」
「不要看廢文章」
「你做了什麼事,得罪了牙醫?」
「牙醫說話真的不能聽….」
「這會信的人我才覺得智商堪憂」……..
我看了鄉民熱烈的留言,覺得有點無言又有點好笑,那麼這到底是真的還假的呢?
刷完牙不用把牙膏漱掉嗎?
刷牙不漱口更防蛀
那答案是什麼呢?先上點研究報告的結論好了,免得口說無憑。
有系統性研究(Systemic review)指出,在23個隨機對照測試(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中,含氟牙膏(1000-1500ppm)與不含氟牙膏相比,減少了25.8 %蛀牙發生率。¹ 而含氟1500ppm與1000ppm相比,又降低了9.7%的蛀牙率(ref. 1)。
另外一項隨機對照測試(RCT)研究學齡前兒童(4-7歲),刷牙後不太漱口(平均用20ml 水)跟刷牙後認真漱口(平均使用80ml水)相比,減少了26%的牙縫蛀牙(ref. 2)。
對於學齡兒童,研究指出,刷牙後使用杯子漱口的人,平均蛀牙顆數(6.84)比不用杯子漱口的人的蛀牙顆數(5.84)顯著還要高(ref. 3)。
所以建議是刷牙後把多餘的牙膏吐掉就好,不要漱口(ref. 4)。
吐掉多餘的泡泡即可
那許多人要問:「刷牙後滿口泡泡,不漱口的話很怪耶?」或是「滿口都是辣辣涼涼的薄荷味很怪,用水漱口完舒服多了。」這樣怎麼能不漱口呢?
其實這個習慣不好改,畢竟很多人從小都是刷牙後漱口的,但是可以從控制牙膏的量開始。
不要像電視廣告把牙膏擠滿整個牙刷頭, 牙膏只要擠一顆碗豆大小的牙膏就好(兒童牙膏則為一粒米的大小)。 或是不要用薄荷口味的超涼牙膏,改用沒有特殊氣味的牙膏。這樣就比較能適應這種做法。
吞掉牙膏會不會中毒?

基本上小朋友要吃掉一整條牙膏才可能會氟中毒,而正常的大人則需要吃掉更多條牙膏,才會達到可能中毒的劑量,但正常人不會吃那麼多牙膏。因此只用一顆綠豆大小的牙膏,不漱口的情況,一般不需要考慮氟中毒的問題。
氟中毒的情況是噁心、嘔吐、肚子痛。 萬一真的發生了,就要先喝牛奶,讓氟與牛奶先反應,再去醫院。
到底需不需要使用牙膏?
有人說刷牙的時候只要用牙刷就可以了,不需要用牙膏,其實也沒有錯。就像也有人提倡洗頭只用清水,不用洗髮精,或甚至也有人一年不洗頭也過得很好。
但如果你覺得還是用點肥皂沐浴乳會比較乾淨,那使用牙膏的理由也差不多。
牙膏裡面的成分
牙膏主要的有效成分是氟,但也有各種用途的牙膏,有各自的特別添加物,用來抗敏感、抗菌、或美白等等。
抗敏感牙膏
比方說抗敏感牙膏裡面可能添加了鉀(Potassium), 硝酸鉀(potassium nitrate)是神經協調物質,可以讓神經去極化,也避免神經再極化,以達到去敏感效果(ref. 5)。
美白牙膏
美白牙膏,裡面可能放了一點二氧化鈦(粉筆或顏料的成分),讓牙齒看起來白白的,或添加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或一些酵素來分解牙齒表面的污漬。
草本牙膏
某些牙膏也是標榜添加天然的草本或精油成分,適合崇尚自然的人使用。
抗菌牙膏
有些牙膏添加抗菌物質,如 Triclosan, chlorhexidine 等等以減少牙菌斑。 之前有新聞說到牙膏裡的三氯沙(Triclosan)會致癌,但目前經過實證醫學研究(Conchrane Review),分析了從1990到2012年的30項研究,共計1萬4835位參與者,發現使用含三氯沙的牙膏對健康並沒有影響(ref. 6)。
含氟牙膏會致癌嗎?
另外,在美國上市的牙膏都要經過美國FDA 嚴格檢驗,目前的牙膏對健康是沒有影響的,並沒有報告因為吃到牙膏而致癌的情況。
關於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組織 IARC有個癌症分類表,把氟分類為第3類。
- 1類:對人類有確認的致癌性
- 2A類: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
- 2B類: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 3類:尚不能確定其是否對人體致癌
- 4類:對人體基本無致癌作用
日常會接觸到的物質裡,抽菸是第1類致癌物,喝酒也是第1類,咖啡是第3類,如果不覺得喝咖啡會致癌的話,氟是很安全的東西喔。
氟的三個功能

- 氟可以促進牙齒再礦化 (remineralization),因此可以有效預防蛀牙。
- 氟也會抑制琺瑯質脫鈣 (demineralization),因為氟在牙齒表面會產生氟磷灰石(fluorapatite),這會比原本牙齒更堅硬更耐蛀牙。
- 氟也會降低蛀牙細菌 (如:轉醣鏈球菌 strepococcus mutans)產酸的能力
英國的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也在其牙齒保健文章中寫道:刷牙後不要馬上漱口,這樣會減少氟的預防保健效果(ref. 7)。
有論文指出,牙齒表面殘存的氟化物跟蛀牙的進展有關,所以建議減少漱口以便讓牙膏中的氟達到最大效益(ref. 8)。
也有論文比較了各種漱口方式,最後結論是不漱口的唾液中氟的濃度最高,而且會延長再礦化的時間(ref. 9)。
也有教科書(Dental Caries by Fejerskov)講到:把牙膏刷完的泡泡當作是漱口水來用,可以減少26%的牙縫蛀牙發生率。

刷牙的習慣總結
白話一點來說,刷牙完不漱口就去睡覺的人比較不會蛀牙。所以建議把多餘的泡泡吐掉就好,這樣可以留一點氟在牙齒上。
如果牙齒都很健康沒有蛀牙,那也不用特別改變這個習慣,但如果都有刷牙,但是還是一直蛀牙,或許就可以試試看刷牙後不漱口的方式。
本篇看到鄉民的回應有感而發,因此整理一些論文的結論給大家,總之目前建議的做法是這樣,給還沒聽過的人參考看看囉。
參考資料
- Twetman S, Axelsson S, Dahlgren H, Holm AK, Kallestal C, Lagerlof F, et al. Caries-preventive effect of fluoride toothpaste: a systematic review. Acta Odontol Scand 2003;61(6):347–55.
- Sjogren K, Birkhed D, Rangmar B. Effect of a modified toothpaste technique on approximal ca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Caries Res 1995;29(6):435–41.
- Chestnutt IG, Schafer F, Jacobson AP, Stephen KW. The influence of toothbrushing frequency and post-brushing rinsing on caries experience in a caries clinical trial.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1998;26(6):406–11
- “Dent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caries in children — 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 Poulsen S, Errboe M, Lescay Mevil Y, Glenny AM. Potassium containing toothpastes for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Cochrane Db Syst Rev. 2006;1–20.
- Riley P, Lamont T. Triclosan/copolymer containing toothpastes for oral health.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Issue 12. Art. No.: CD010514. DOI: 10.1002/14651858.CD010514.pub2.
- https://www.nhs.uk/live-well/healthy-body/how-to-keep-your-teeth-clean/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281561
- 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JHR-11-2018-082/full/html
本文經品味牙醫師心底話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咦!牙醫說刷牙之後不用漱口,保留牙膏更防蛀?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