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律有關係》:聲援228而短暫入獄的楊肇嘉,進入省政府成為「體制內破壞者」

《法律有關係》:聲援228而短暫入獄的楊肇嘉,進入省政府成為「體制內破壞者」
「楊肇嘉先生紀念館」內的楊肇嘉雕像|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楊肇嘉擔任民政廳長期間參與台灣行政區域重劃以及推動台灣地方自治,則是在狹窄的政治空間中,從日治時期總督府體制外的造反者,在戰後進入中華民國體制,成為體制內破壞者。楊肇嘉選擇擔任落實地方自治制度的省府民政廳長,尋求在體制內以緩慢且漸進方式,推進地方自治。

從上述日治時期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積極行動者的生命歷程觀之,戰後二十多年間的政治脈絡,社會運動者並未享有如同1920年代政治場域的自由空間。

楊肇嘉擔任民政廳長期間參與台灣行政區域重劃以及推動台灣地方自治,則是在狹窄的政治空間中,從日治時期總督府體制外的造反者,在戰後進入中華民國體制,成為體制內破壞者。楊肇嘉選擇擔任落實地方自治制度的省府民政廳長,尋求在體制內以緩慢且漸進方式,推進地方自治。

《中華民國憲法》有關地方自治的核心立法工程《省縣自治通則》,因國共內戰與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等政治現實,短期內無法在立法院通過,楊肇嘉採用頒布省政府單行法規,以制度疊層模式,在任內制定有關地方自治的基礎法制框架,推動省政府以下各層級地方政府與議會選舉。

制度的長期漸進變遷往往繫於政治脈絡是否提供擁護現狀者充分否決可能性,以及制度特質是否允許期待改變現狀的行動者,在解釋或執行規則時有戰略模糊空間。

楊肇嘉充分利用自由派的吳國楨擔任台灣省府主席的短暫歷史機會窗口,以及立法院未通過省縣自治通則的戰略模糊空間,將其戰前考察日本、朝鮮地方自治制度的研究成果與個人畢生政治理想,投注於戰後台灣地方自治基礎制度的奠基性工程。

相關書摘 ▶《法律有關係》:從法輪功抗爭看警察執法的法律社會學研究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左岸文化出版

作者:王曉丹(主編)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第一本台灣法律與社會研究指南

這是一本台灣法律與社會研究的文獻地圖,18章為18個議題,作者就自己研究領域,提供該議題相關的概念、論證與理論,以及近二十年來國內外的知識成果。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六個主題,首先「拆解」一般人對法律的認知,意識到法律理念實際上深受經濟發展、全球政治和科技創新的影響,拼湊更完整的法律圖像。接著「理解」法律的內在邏輯,從而掌握當下討論與改變法律的核心議題。

最後回到法律的公平正義目標,從社會的主體能動中展現法律改變社會的能量,並具體舉出家庭、性別與各種社會運動的案例,除了讓青年學子與研究者按圖索驥進入學術對話,也讓人文社科讀者從而理解並思考,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本書從傳統的實證研究延伸出文化、歷史、哲學和人權等更多元的研究視角,更加關注當下的法律權利如何對個體和集體產生影響,以及是否能夠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模式。

(左岸)0GGK0355_法律有關係_立體_300dpi
Photo Credit: 左岸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