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農委會升格農業部,掌動保法規等10事項,柯建銘:「520農民運動」35週年最好的禮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16日說,今年5月20日是「520農民運動」的35週年,立法院會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這是給「520農民運動」最好的禮物,「我們做到了」。
立院三讀農委會升格農業部,掌動保法規等10事項
(中央社)立法院會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並明定其掌理農業政策與法規規劃等10大事項,並設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等8個次級機關。
立院司法及法制、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4月10日初審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但農業部的次級機關及其業務條文保留,交由黨團協商。
農委會當時所提書面報告指出,1988年5月20日台灣發生大規模農民抗爭行動,史稱520農民運動,而農民團體於該次農運提出7項訴求,「成立農業部」屬其中訴求之一。
農委會表示,這次組改,主要有強化組織功能、健全農業產銷環境及糧食安全、落實動物保護及寵物管理、營造農村建設及農村再生、重視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及發展、保護植物原生種及防疫與國際接軌等方向。
立法院朝野黨團5月11日協商,保留條文仍無法取得共識,送院會處理;爭點包括,林業與自然保育署業務是否要加入水庫集水區(流域)與國家公園業務等,以及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的名稱,是「農村發展」擺前面,還是「水土保持」放後面。
立法院會16日處理,保留條文經表決後,按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所提修正動議通過。
三讀條文規定,行政院為辦理全國農業、林業、漁業及畜牧業行政業務,特設農業部。
關於農業部的10大掌理事項,三讀通過條文規定,分別是農業、農業資源永續利用、農民輔導、農業科技,以及畜牧業、動物保護與國際、兩岸農業貿易合作等政策與法規的規劃、研擬、管理及監督。
農業部掌理事項也包括,農業資訊管理、資通訊應用發展政策與法規的規劃、研擬、管理及監督;所屬機關辦理農糧、漁業、動植物防疫檢疫、林業、自然保育、水土保持與農村發展、農田水利、農業金融與農業保險及農業科技園區的督導。
另外,所屬機構辦理農業、林業、水產、畜產、獸醫科技、農業藥物、生物多樣性、區域性農業、植物種苗、特用作物等試驗研究的督導、協調及推動等,也是農業部掌理事項之一。
至於農業部8個次級機關,三讀通過條文規定,分別是農糧署、漁業署、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田水利署、農業金融署及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
其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負責規劃與執行林業與自然保育政策及管理事項,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則是規劃與執行農村發展、水土保持政策及管理事項;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則是執行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事項。
三讀條文也規定,農業部置部長1人,特任;政務次長2人,職務比照簡任第14職等;常務次長1人,職務列簡任第14職等。

農業部將成立,陳吉仲:充滿感動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立法院會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將升格農業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對成立農業部充滿感動,這也是農委會主管、成員及農漁民的長期期待,將擴大照顧全國農漁民。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規定行政院為辦理全國農業、林業、漁業及畜牧業行政業務特設農業部,並明定其10大掌理事項,及設立農業金融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等8個次級機關。
農業部下屬三級機關設有7署1中心7試驗機構及8司6處,動物保護司推進動物福利國際化、資源永續利用司因應氣候變遷、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將健全農村機能,以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深化棲地維護成為焦點。
農委會舉行臨時記者會說明,陳吉仲重申,成立農業部是對520農民運動的回應,不只他自己充滿感動,這也是農委會所有主管、成員,以及農漁民、合作的通路業者等人的長期期待。
媒體提問陳吉仲是否會成為首任農業部長,他說,這是總統、行政院長的職權;農業部未來要擴大照顧全國農漁民,讓農民所得提升。他稍早提出簡報圖資說明,全國8萬戶專業農及20萬戶主力農家,2021年每戶平均年所得比2015時成長2成。
外界預計農業部年底前成立,陳吉仲則說,16日三讀通過後,依照流程報簽行政院,待行政院給予大概的日期,就會依照指示運作,屆時會對外報告。
關於未來農業部員額編制,農委會人事室說明,目前4770人,農業部編制5300人,增加最多的是林務局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會從1000人左右增至約1100人;另外,動物保護司、資源永續利用司為新設置,會增加員額,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也會增加。
預算方面,農委會會計室補充,今年公務預算為新台幣1506億元左右(其中有752億元是農民福利3保1金的支出),113年將增加83億元,至1589億元左右;另外,基金預算約為736億元。
立院三讀農委會升格農業部,立委:遲來的正義
(中央社)立法院會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說,台灣以農立國,升格為農業部是遲來的正義,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呼籲,未來農業部應加強水資源保育。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農委會因應整個農業環境的重大變遷及產業發展需要,要做這樣的調整,國民黨支持;改成農業部後,相信經費會更充裕,組織架構也更能因應當前需要,希望農業部做好產銷調節等工作,不要「要蛋沒蛋、要肉沒肉」,這種情況不要再發生。
立法院會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並明定其掌理農業政策與法規規劃等10大事項,並設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等8個次級機關。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