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查境內諮詢公司疑「竊取國家秘密」?學者:風聲鶴唳與兩因素有關

中國調查境內諮詢公司疑「竊取國家秘密」?學者:風聲鶴唳與兩因素有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幾年,無數中國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被美國制裁,可見美國對中國公司,甚至是一些看似默默無聞的公司的情況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中國政府顯然不願意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如今調查、處理一些收集了大量中國公司數據的諮詢公司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1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凱盛融英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和上海的諮詢公司。

中國當局近期調查打擊諮詢公司引發外界關注。中國媒體報導稱諮詢公司凱盛融英涉嫌洩露國家秘密,美國諮詢公司貝恩和企業調查公司美思明智也表示受到當局調查。

「竊取國家秘密」

中國央視新聞報導稱,許多背景複雜的境外機構,為規避中國法律法規和重點敏感行業監管,掩飾弱化境外背景,借助國內諮詢公司等行業,竊取中國重點領域國家秘密和情報。

報導指,凱盛融英在中國尋找境內政策研究、國防軍工等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這些專家在涉外諮詢中洩露敏感內容甚至國家秘密和情報。

A security camera stands in front of the Capvision Partners headquarters building, in Shanghai, China, 10 May 2023. On 09 May, Chinese State Security services raided Shanghai headquartered international consultancy Capvision Partners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中國國安部門5月9日搜查了位於上海的凱盛融英辦公室。

報導還舉例稱,中國某大型國企高級研究員韓某某,因為境外竊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指,凱盛融英公司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項目,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2017年到2020年,凱盛融英接受上百家境外公司匯款2000多次,金額高達7000多萬美元。

根據凱盛融英官網資料,該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金融機構、諮詢公司和跨國企業提供專家知識共享服務,其專家網路成員超過50萬人,包括企業高管、商業領袖、行業資深人士、學界精英以及戰略分析人士。

凱盛融英隨後表示,在過去的經營活動中未能充分履行國家安全防範責任,存在重大隱患和漏洞,對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目前已經成立了合規管理委員會。

敏感的「諮詢」

凱盛融英遭到調查不是個案,近日諮詢公司頻頻受到來自中國官方的關注和調查。4月底,美國諮詢公司貝恩表示,中國警方曾到其公司上海辦公室,向部分職員問話。3月,美國公司美思明智稱,中國突擊搜查了他們的北京辦事處,並拘留了全部五名中國員工。

貝恩是一家全球性諮詢公司,其在中國國內的辦公室為大型駐華跨國公司,以及知名國內企業客戶提供諮詢服務,涉及高科技、金融、化工等多個行業。美思明智則是一家企業調查公司,為客戶提供交易前或進行訴訟時的調查服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該公司涉嫌非法經營罪,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

中國律師滕彪對BBC指出,軍工國防屬於敏感行業,但不是敏感行業的所有訊息都屬於國家秘密,大量訊息並不屬於國家秘密;就算是敏感訊息和國家秘密,調查公司和諮詢公司也沒有保密義務。

他認為,只有被諮詢的專家有保密義務。如果諮詢公司調查的人手裡有秘密文件寫著國家絕密,他們明知道是國家秘密文件但又去洩露提供給更多的人,這會涉及到洩露國家秘密。

「但如果諮詢公司獲取了一定訊息但並不知道這是國家秘密,這種情況就是屬於正常商業調查,不能濫用洩露國家秘密的罪名。」他說。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政治學教授陳澄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和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係日趨緊張,中國對「安全」方面的重視也越來越強,其中當然也包括商業安全。

2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這幾年,無數中國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被美國制裁,可見美國對中國公司,甚至是一些看似默默無聞的公司的情況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中國政府顯然不願意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如今調查、處理一些收集了大量中國公司數據的諮詢公司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她對BBC表示。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則指出,當下的風聲鶴唳和兩個因素分不開:「中國的黨國與國企、民企、科研機構關係難以釐清,何為一般知識和訊息?何為國家機密?往往沒有明確邊界,執法和犯法也就隨意。第二,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比如歐美對中國海外警務機構進行打擊,也激起中國相應的報復,在國內清理與海外有密切聯繫的組織和企業。」

夏明還指出,商業和國家機密各國政府和公司都會看管很緊,保密作為職業道德無可厚非,但中國的保密概念隨意、寬泛且模糊。

對外資的警訊

陳澄認為,中國的舉措無助於修復中國和西方的關係,這只會加劇西方原本就認為中國「不透明」的印象,一些西方公司和機構對以後在中國的運營也會有更多顧慮。

她指出,近日中國修改《反間諜法》就是這個加強安全的大趨勢的一部分。

今年4月底,中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修訂後的《反間諜法》,新法將在今年7月1日起實施。

「這本身並不會阻止外國公司繼續投資中國,但是,外國公司今後的投資必然會更為謹慎,避險意識也會進一步增強。總體來說,這對外資是一個警訊。」她說。

中美國旗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夏明認為,西方企業在中國面對的最大風險是沒有法治、或法制不健全、不透明,諮詢公司的興起就是要解決訊息梗阻,改善外資的營商環境。

「任何大張旗鼓、運動型清查、查處和抓捕有關諮詢公司及其成員,都會添增外部世界,包括投資人、外企、遊客、留學生等等,他們的緊張和恐慌,」夏明說,所有這些都會讓中國吸引外資和吸引商客、學生、遊客變得愈來愈困難。

夏明還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在討論是否與中國脫鉤的問題,現在的共識基本是「不脫鉤但要去風險」。

「如果中國任意單方增加政策不確定性和投資、旅遊和停留風險,那麼,『去風險』難免不等同於『脫鉤』。」夏明說。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