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圖輯】失去雙腿的烏克蘭士兵參與體育競賽、熱帶氣旋摩卡重創緬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軍方舉辦了名為「堅不可摧的基輔」(Kyiv Unbreakable)的體育競賽,共有60名烏克蘭士兵參賽。其中,一名29歲的烏國士兵德羅博堅科(Mykhailo Drobotenko),即使先前在俄烏戰爭中於盧漢斯克(Luhansk)地區,遭到地雷攻擊失去雙腿,卻仍然參加了比賽,並在賽事中進行臥推。
過去這一週,許多國家都有選舉上的進展,5月17日,國民黨正式提名新北市長侯友宜,參加2024總統大選,與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正式形成總統大選「三腳督」。
在國際上,泰國與土耳其皆於5月14日迎來大選。泰國的前進黨在國會大選中一舉拿下眾議員151席,成為國會最大黨,年僅42歲的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有望成為新任總理。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則與共和人民黨(CHP)黨魁基里達歐魯(Kemal Kilicdaroglu)激戰到第二輪,將於5月28日進行第二輪決選。
本週國際上還有發生哪些事呢?用這些精彩照片,一次掌握。

以巴衝突本週迎來重大進展,5月13日,以色列持續對加薩走廊發動空襲,一棟房子在空襲中被火箭砲擊中。同日晚間,在埃及持續的斡旋下,以巴雙方達成停火協議,於當日晚間10點開始生效,結束了長達五天的激戰。
以巴雙方從5月9日開始,爆發新一輪的激烈衝突,根據加薩官方的說法,新一輪的激戰摧毀了巴勒斯坦15個住宅區,其中包括50多套公寓。此外,還有940座建築物受損,其中49座無法修復。近800名巴勒斯坦人因這一輪空襲流離失所。

5月14日,烏克蘭軍方舉辦了名為「堅不可摧的基輔」(Kyiv Unbreakable)的體育競賽,共有60名烏克蘭士兵參賽。
一名29歲的烏國士兵德羅博堅科(Mykhailo Drobotenko),即使先前在俄烏戰爭中於盧漢斯克(Luhansk)地區,遭到地雷攻擊失去雙腿,卻仍然參加了比賽,並在賽事中進行臥推。

熱帶氣旋摩卡(Cyclone Mocha)於5月14日重創緬甸,截至5月17日,根據若開邦(Rakhine State)地方首長的說法,摩卡至少造成81人死亡,其中有24人是緬甸少數族群羅興亞人。然而,緬甸的反軍政府組織指出,事實上有至少400人罹難,失蹤者不詳。
摩卡的平均風速高達每小時195公里,掀翻許多建築屋頂,若開邦首府實兌市(Sittwe),因為暴雨而嚴重淹水。

5月16日,美國海軍學院(Naval Academy)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海軍測試(Sea Trials)。海軍測驗從凌晨2點30分開始,連續進行14個小時才結束。
海軍測驗項目包括海岸防禦、斯巴達接力賽、戰鬥體能測試、城市作戰演練、水上耐力和戰術訓練、山地突擊、地面戰鬥、生存技能訓練、模擬橋樑防禦和拆除以及漆彈射擊等22個項目。海軍測試由學院的高層主辦,是為海軍新生設計的嚴酷身心挑戰,旨在測試新生的團隊合作,並加強新生的團隊向心力。

5月16日,紐西蘭首都威靈頓的Loafer Lodge旅館爆發大火,火災發生時旅館內約有94人。目前確認至少有6人因火災死亡、有52人獲救、5人被送醫,11人下落不明。紐西蘭國會議員格蘭特(Grant Robertson)指出,許多住戶雖然幸運撿回一命,但也失去所有財物。
一名住在四樓的住戶西里(Tala Sili)指出,由於走廊煙霧彌漫,無法穿越走廊前往樓梯的她,選擇從四樓窗戶往下跳到二樓屋頂,雖然腳踝因此扭傷,但也幸運獲救。一名長期房客表示,過去Loafer Lodge就時常發生火災警報,因此不少人已經警報當作「家常便飯」,沒想到這次是不容忽視的警報。

5月19日,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元首,聚集在日本廣島,舉行為期三日的峰會。由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於4月遭到刺殺襲擊,日本政府對於此次峰會的維安不敢有絲毫懈怠,組織特遣部隊24小時待命。岸田文雄也特別前往廣島視察,並強調廣島G7峰會將是日本史上最重要的峰會,要求安全滴水不漏。
5月17日,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成員在英國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裝扮成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以諷刺、抗議G7成員國忽視東非的饑荒。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張博丞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