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2023北京主場外交大戲,被「挖呀挖呀挖牆腳」的俄國心裡怎麼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中亞和中國關係中的另一個熱點是新疆問題。
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中國-中亞峰會時提到,中亞地區的穩定,對於維護中國國內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
中國西北,正是新疆。中國的新疆政策招致國際間、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批評。在地理、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 新疆與中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新疆問題在這些國家也引發長期關注。
但是侍建宇認為,新疆問題不會影響中國和中亞的關係,因為「(中亞)這些國家很務實,並不在乎新疆的人權,他們認為人權是一個西方理念,在他們看來並不重要。」
舞台上的大象俄羅斯: 「睜一眼閉一眼」
習近平和中亞領袖共聚一堂,不在場的俄羅斯是「房間裡的大象」。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潘睿凡指出,事實上,在前往西安參加與習的峰會之前,中亞五國領導人5月初才剛剛前往莫斯科參加普亭在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閲兵式。
當時中亞媒體報導稱,出於安全和政治考量,領導人「迫於克里姆林宮的壓力」前往莫斯科。
還以哈薩克為例。當地媒體報導稱, 總統托卡葉夫是在最後一分鐘改變計劃,前往莫斯科。他的政治盟友、親俄派分析人士說,這絲毫不令人吃驚,這並不代表著他支持普亭的烏克蘭戰爭;但他的舉動也被視作向普亭「展示團結」,招來強烈批評。
坊間曾有說法,伴隨著和中國關係的親密,中亞和俄羅斯的關係會更加疏遠、緊張;甚至還曾有預測,中俄會因爭奪地區影響力發生對撞。
但是潘睿凡認為,「事實上,(中國和中亞、中亞和俄國)這兩種關係都在變得更加密切。在某種程度上,這更加引人注目。」
「我們看到,俄羅斯繼續在中亞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而中國和中亞的關係一直穩步上升。(西安峰會)就是一個例證。」
侍建宇說,過去三十年,北京已經在「鯨吞蠶食」中亞,主要透過經濟,後來包括文化、科技等領域。除了軍事之外,中國的影響力現在已經遠超俄羅斯。對此,莫斯科「睜一眼閉一眼」,因為實在是無能為力。
侍建宇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不會因為中亞「翻臉」,因為這不符合各自在國際關係上的最高利益。「中國需要聯合俄羅斯抗衡美國,俄羅斯也需要聯合中國抗衡美國。在美國這個『敵人』消失前,俄中不會反目。」
場外觀眾美國:「懂地理」
中國—中亞峰會舉辦之際,美國和其他六個發達國家首腦將正在日本廣島登台另一台大戲:G7峰會,預計中國話題也將是焦點之一。
兩場峰會同時登台,這樣的事並不常見,難免引發「打對台」聯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周還透露,將和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在峰會期間共同主持一場關於「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伙伴關係」的討論。普遍認為,這個倡議是G7為了應對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而提出的。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一枚飄移的氣球,北京2023首場主場外交大戲的嘉賓或許就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布林肯原定於2月訪華,如果成行,他將是2018年10月以來訪華的首位美國國務卿,也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執政以來訪華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氣球吹散訪華行程後,布林肯2月底閃訪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並出席了美國與中亞國家舉辦的C5+1年度會議,會晤中亞五國外長。此舉也被視為美國試圖進一步拉攏中亞、抗衡莫斯科和北京的地區影響力。
潘睿凡認為,美國對北京和中亞的關係實際上也有些無可奈何。
他對BBC中文說,美國「懂地理,只需看地圖。中亞是世界最大、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國)的近鄰,美國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潘睿凡認為,在很多層面上,美國認可中國是中亞一個「主要玩家」的事實。在某些特定方面,包括更緊密的安全關係、反恐、新疆政策等,美國會強烈反制,但「美國認識到,勸說(中亞)和中國完全脫鉤,並非易事」。
「現實只有二個字:地理。」
中國和中亞峰會可能帶來哪些突破?
中國-中亞峰會可能有哪些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尚需等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峰會上各國元首將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還將「共同簽署重要政治文件」。
但發言人沒有明說這些重大問題包括什麼、重要政治文件又是什麼。但是分析稱,烏克蘭戰爭或許「無法迴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中亞推入兩難境地。一方面,烏克蘭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亞五國難免感到唇亡齒寒;另一方面,長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依賴莫斯科,中亞也會受到西方制裁的株連。回顧2022年戰爭爆發後,中亞五國態度謹慎如走鋼絲: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但也沒有公開表示支持。在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投票中,中亞五國或棄權、或缺席。
侍建宇說:「如果北京希望利用峰會宣示中國作為的大國影響力和實力,就無法迴避烏克蘭問題。(北京)可能會重新提出和平倡議,並要求中亞附和自己的聲音。」
專家預測,中國-中亞峰會的另一個看點是中國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會否擴大,包括在武器販售、軍事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會不會進一步深化。
侍建宇說,在軍事合作方面,「此次峰會上不管是暗示還是提出實際提議,都將是一個突破。因為過去不會直接提軍事,恐冒犯俄羅斯,」不過,峰會後雙方簽署文件的細節還有待觀察。」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