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中亞峰會:2023北京主場外交大戲,被「挖呀挖呀挖牆腳」的俄國心裡怎麼想?

中國-中亞峰會:2023北京主場外交大戲,被「挖呀挖呀挖牆腳」的俄國心裡怎麼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中亞和中國關係中的另一個熱點是新疆問題。

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中國-中亞峰會時提到,中亞地區的穩定,對於維護中國國內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

中國西北,正是新疆。中國的新疆政策招致國際間、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批評。在地理、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 新疆與中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新疆問題在這些國家也引發長期關注。

但是侍建宇認為,新疆問題不會影響中國和中亞的關係,因為「(中亞)這些國家很務實,並不在乎新疆的人權,他們認為人權是一個西方理念,在他們看來並不重要。」

舞台上的大象俄羅斯: 「睜一眼閉一眼」

習近平和中亞領袖共聚一堂,不在場的俄羅斯是「房間裡的大象」。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潘睿凡指出,事實上,在前往西安參加與習的峰會之前,中亞五國領導人5月初才剛剛前往莫斯科參加普亭在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閲兵式。

當時中亞媒體報導稱,出於安全和政治考量,領導人「迫於克里姆林宮的壓力」前往莫斯科。

還以哈薩克為例。當地媒體報導稱, 總統托卡葉夫是在最後一分鐘改變計劃,前往莫斯科。他的政治盟友、親俄派分析人士說,這絲毫不令人吃驚,這並不代表著他支持普亭的烏克蘭戰爭;但他的舉動也被視作向普亭「展示團結」,招來強烈批評。

坊間曾有說法,伴隨著和中國關係的親密,中亞和俄羅斯的關係會更加疏遠、緊張;甚至還曾有預測,中俄會因爭奪地區影響力發生對撞。

但是潘睿凡認為,「事實上,(中國和中亞、中亞和俄國)這兩種關係都在變得更加密切。在某種程度上,這更加引人注目。」

「我們看到,俄羅斯繼續在中亞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而中國和中亞的關係一直穩步上升。(西安峰會)就是一個例證。」

侍建宇說,過去三十年,北京已經在「鯨吞蠶食」中亞,主要透過經濟,後來包括文化、科技等領域。除了軍事之外,中國的影響力現在已經遠超俄羅斯。對此,莫斯科「睜一眼閉一眼」,因為實在是無能為力。

侍建宇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不會因為中亞「翻臉」,因為這不符合各自在國際關係上的最高利益。「中國需要聯合俄羅斯抗衡美國,俄羅斯也需要聯合中國抗衡美國。在美國這個『敵人』消失前,俄中不會反目。」

場外觀眾美國:「懂地理」

中國—中亞峰會舉辦之際,美國和其他六個發達國家首腦將正在日本廣島登台另一台大戲:G7峰會,預計中國話題也將是焦點之一。

兩場峰會同時登台,這樣的事並不常見,難免引發「打對台」聯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周還透露,將和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在峰會期間共同主持一場關於「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伙伴關係」的討論。普遍認為,這個倡議是G7為了應對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而提出的。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一枚飄移的氣球,北京2023首場主場外交大戲的嘉賓或許就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布林肯原定於2月訪華,如果成行,他將是2018年10月以來訪華的首位美國國務卿,也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執政以來訪華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氣球吹散訪華行程後,布林肯2月底閃訪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並出席了美國與中亞國家舉辦的C5+1年度會議,會晤中亞五國外長。此舉也被視為美國試圖進一步拉攏中亞、抗衡莫斯科和北京的地區影響力。

潘睿凡認為,美國對北京和中亞的關係實際上也有些無可奈何。

他對BBC中文說,美國「懂地理,只需看地圖。中亞是世界最大、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國)的近鄰,美國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潘睿凡認為,在很多層面上,美國認可中國是中亞一個「主要玩家」的事實。在某些特定方面,包括更緊密的安全關係、反恐、新疆政策等,美國會強烈反制,但「美國認識到,勸說(中亞)和中國完全脫鉤,並非易事」。

「現實只有二個字:地理。」

中國和中亞峰會可能帶來哪些突破?

中國-中亞峰會可能有哪些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尚需等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峰會上各國元首將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還將「共同簽署重要政治文件」。

但發言人沒有明說這些重大問題包括什麼、重要政治文件又是什麼。但是分析稱,烏克蘭戰爭或許「無法迴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中亞推入兩難境地。一方面,烏克蘭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亞五國難免感到唇亡齒寒;另一方面,長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依賴莫斯科,中亞也會受到西方制裁的株連。回顧2022年戰爭爆發後,中亞五國態度謹慎如走鋼絲: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但也沒有公開表示支持。在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投票中,中亞五國或棄權、或缺席。

侍建宇說:「如果北京希望利用峰會宣示中國作為的大國影響力和實力,就無法迴避烏克蘭問題。(北京)可能會重新提出和平倡議,並要求中亞附和自己的聲音。」

專家預測,中國-中亞峰會的另一個看點是中國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會否擴大,包括在武器販售、軍事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會不會進一步深化。

侍建宇說,在軍事合作方面,「此次峰會上不管是暗示還是提出實際提議,都將是一個突破。因為過去不會直接提軍事,恐冒犯俄羅斯,」不過,峰會後雙方簽署文件的細節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