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在官邸會見全球7大半導體業界領袖,傳日本將向三星提供封測產線鉅額補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年來,台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在半導體製造代工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台積電以先進的製程技術聞名於世;而三星除了在製程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以外,也於記憶體晶片領域表佔有優勢,它們擁有強大的DRAM和NAND產能,廣泛應用於全球各種電子設備中。
5月1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見包含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在內,以及英特爾、三星及美光等7家重量級半導體業者,用行動宣示日本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而會中傳出日本將補助韓國三星(Samsung),引起市場議論,該補助恐成追趕台積電的助力。
岸田會見7大半導體公司,呼籲投資日本
岸田文雄於5月18日在官邸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會議,與世界各地7家半導體相關企業的領導者進行了會談,突顯日本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在會議上,除了各方進行了關於在日本進行投資的業務交流,岸田首相親自呼籲各公司「在日本增加投資」。
本次出席會議的半導體業界領袖,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英特爾執行長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美光科技執行長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IBM、三星和比利時研發機構(IMEC)等7方重要半導體代表。
岸田首相於會面中表示,希望日本政府能發揮角色,進一步擴大對日本的直接投資,並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希望在即將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之前,讓半導體在日的供應鏈更穩定,並針對全球性各類議題進行討論,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除了岸田首相之外,日本經濟產業相西村康稔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後,西村在記者會上表示,許多企業表達了,都會在日本採取積極且擴大的投資意願。
在會議上,美光宣布將在日本國內投資高達5000億日元,引進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於廣島。此外,三星也表示將在日本建立研發基地,而台積電則計劃擴大在日本的投資,接著英特爾則允諾加強與日本的材料、設備廠商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和三星於這場會議上的角力。
三星傳獲日本巨額補貼,台積電是否有危機?
多年來,台積電和三星,在半導體製造代工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台積電以先進的製程技術聞名於世;而三星除了在製程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以外,也於記憶體晶片領域表佔有優勢,它們擁有強大的DRAM和NAND產能,廣泛應用於全球各種電子設備中。
還有一點需要關注,《金融時報》報導指出,過去一段時間,韓國和日本的關係相當緊張,而在美中對抗的局勢下,美方極力促成亞太盟友合作,以應對中國不斷擴大的經濟、軍事實力的威脅,並減少對台積電晶片的依賴。
此外,《路透社》引述會議中知情人士說法,日本將向三星提供了一筆巨額補貼,金額約150億日圓。計劃在橫濱設立研發中心和半導體封裝測試產線,這也是日本首條封裝測試產線。知情人士還透露,該產線建設總成本約400億日圓。
不過,這項三星補貼案未獲得正面證實。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對於三星建立產線的補貼尚未做出決定,也未收到該公司的具體建議。然而,市場消息指出,日本早前通過的晶片法案將對三星進行補助,以修補日韓關係上的裂痕。
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 (Rahm Emanuel) 告訴《金融時報》:「為了經濟和國家安全,必須投資更安全的供應鍊,還有維繫戰略夥伴的關係,這些都是對抗地緣政治的關鍵基礎。」
這些繪聲繪影的傳聞,在市場被視為三星某種程度上以補助追趕台積電。此外,上個月,岸田文雄訪問首爾,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會面,打破了長達12年的冰凍關係,並承諾加強相關合作。這些跡象都顯示,台積電和三星在商業上的角力,恐已延伸至日本。
延伸閱讀
- 台積電一兆日圓投資開啟戰略新局,日本「復興本土半導體」的野心與歷史教訓
- 【台積電的地緣政治】晶片主導未來科技戰,「美歐台韓日中」各自有哪些籌碼?
- 孫元成:台積電已進入「超摩爾定律」的境界,由眾多小晶片堆疊成為一個超級晶片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