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廣島峰會登場的重要看點:俄烏戰爭議題能否有解?如何應對中國?

G7廣島峰會登場的重要看點:俄烏戰爭議題能否有解?如何應對中國?
七國集團(G7)由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組成。|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廣島峰會,日本邀請了多個七國集團之外的國家元首出席,包括印度、巴西、韓國、越南和澳洲,以及非盟輪值主席國葛摩、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國庫克群島、東盟主席國印尼等。《法新社》稱這個邀請名單「長得不同尋常」,並解釋背後原因有二:日本試圖擴展自身以及G7集團在發展中國家間的影響力,以及,進一步替代陷入僵局的G20。

本周五(5月19日),七國集團(G7)領導人將齊聚日本廣島舉行峰會,會議為期三天。通過峰會前已經舉行的財長會和外長會,再加上各領導人的近期表態,或可一窺本次峰會的主要看點。

領導人的會談將涵蓋從人工智慧到能源危機等各個方面。在場內,議題將主要集中在俄烏局勢和中國問題。在場外,日本試圖通過帶領西方領導人訪問核爆點,激發他們推進去核化的行動。

此前外界一度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將因為美國國內面臨債務上限談判僵局,而不能親赴廣島,但最終拜登還是決定出席會議。《路透社》援引美國官員稱,拜登的日本之行希望傳達一個訊息——華盛頓可以在支持烏克蘭的同時,還能保持在印太區域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

G7的角色變遷

七國集團(G7)最早發端於1975年,最初只有六個國家。當時法國總統德斯坦和德國總理施密特,組織另外四個西方的工業化大國——美、英、義、日,在巴黎近郊的朗布依埃城堡開會,當時這些工業國面臨的問題一如現在——失業、通脹、能源危機。第二年再開會時,加拿大也加入其中,七國集團正式形成。

七個國家都有兩大特點:經濟發達、民主體制。按照這個標凖,西班牙原本應該能有一席之地,其經濟規模一度超過加拿大。

雖然G7最終還是在1998年擴展為G8,但新成員並不是西班牙,而是俄羅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似乎走上民主化道路,再加上其舉足輕重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成為這個大國集團的一員。

峰會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G7領導人去(2022)年在德國召開峰會。

俄羅斯的成員資格維持了16年,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它被排擠出這個大國俱樂部。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峰會上,圓桌旁落座的其實有九個人,因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增加了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作為常設非正式成員。

G7與其說是一個國際組織,不如說它是一個俱樂部,沒有常設機構,不基於國際條約,而是定期開會,發佈公報,形成一種議事規則。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協調各大工業國共同抵禦全球性的經濟問題。

當一場更大的經濟危機來臨時,G7(當時還是G8)突然顯得力不從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召集更多國家的領導人到華盛頓開會,以更好地協調應對這場全球性危機——G20應運而生,一個包括中國、印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二十國集團。

G20成立後的十多年,G7的角色受到質疑,這個「富國俱樂部」代表性越來越弱,成立之初,七個國家堪稱巨頭,佔據的全球經濟超過70%。半個世紀後,他們的經濟佔比縮減到40%,甚至有機構統計認為「金磚五國」(中、印、俄、巴西、南非)的GDP佔比已經超過G7。

相比之下,G20似乎是一個更理想的國際間協調平台,這20個國家佔世界經濟的80%以上,佔國際貿易的75%,佔世界人口的60%。

但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和西方的對立加劇,G7和G20的角色隨之突然改變。

G20,因為中國和俄羅斯的存在,在俄烏等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而陷入僵局。G7則在俄烏戰爭之後扮演協調一致對俄制裁的角色。

這次廣島峰會,日本邀請了多個七國集團之外的國家元首出席,包括印度、巴西、韓國、越南和澳洲,以及非盟輪值主席國葛摩、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國庫克群島、東盟主席國印尼等。

《法新社》稱這個邀請名單「長得不同尋常」,並解釋背後原因有二:日本試圖擴展自身以及G7集團在發展中國家間的影響力;另一個則是進一步替代陷入僵局的G20。

「日本相信,中國和俄羅斯在通過經濟協作和反西方的言論來滲透日本,而且這方面中國還強於俄羅斯。」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日本主任約翰斯頓(Chris Johnstone)稱。

有觀點認為,G7應該從應對經濟危機的平台,轉變為應對非民主勢力的協作平台,從G7擴展為D10,包括澳洲、韓國和印度,D則代表民主。

俄烏何解?

俄烏問題無疑還將是這場峰會的主要話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峰會開始前,密集會見了G7成員國的領導人,包括法國、義大利、英國和德國。《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預計澤倫斯基將在廣島峰會期間向七國集團領導人發表線上談話,甚至親自談話。

在七國峰會召開期間,中國政府的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正在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等國,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溝通。

在中國調停之際,烏克蘭將加大在戰場上對俄的壓力,預計未來幾周烏克蘭將在西方武器和資金支持下,發起重大反攻行動,目標從俄羅斯軍隊手中奪回其東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

G7峰會似乎為了配合烏克蘭的反擊,將討論如何堵住對俄羅斯制裁的漏洞,強化後者面臨的經濟壓力。

上述消息人士稱,峰會上將宣佈新措施堵住通過第三國規避制裁的漏洞,同時會尋求破壞俄羅斯的能源生產以及支持俄羅斯軍事的貿易活動。

不過這個過程也將伴隨著爭論。制裁之初,拜登政府起初試圖推動並實施對俄製裁白名單制度,即除非列明允許的產品,其餘一律不准對俄貿易。但最終在七國集團斡旋下,形成了黑名單制度,即除了列入黑名單的產品,其餘都可以貿易。

「在我們看來,有時討論『我們先禁止一切,然後再允許一些例外』的做法不會奏效,」一位德國政府高級官員向路透社表示。「我們希望能非常、非常精確,以避免意料之外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