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G7廣島峰會登場的重要看點:俄烏戰爭議題能否有解?如何應對中國?

G7廣島峰會登場的重要看點:俄烏戰爭議題能否有解?如何應對中國?
七國集團(G7)由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組成。|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廣島峰會,日本邀請了多個七國集團之外的國家元首出席,包括印度、巴西、韓國、越南和澳洲,以及非盟輪值主席國葛摩、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國庫克群島、東盟主席國印尼等。《法新社》稱這個邀請名單「長得不同尋常」,並解釋背後原因有二:日本試圖擴展自身以及G7集團在發展中國家間的影響力,以及,進一步替代陷入僵局的G20。

然而這點可能在此次峰會改變,上述消息人士稱,峰會上有望扭轉此前制裁方式,至少在某些大類的商品之中實施「白名單」制度,如此一來莫斯科將更難找到制裁漏洞。

至於具體哪些領域被納入白名單制度,以及確切的措辭,將是七國領導人們本周談判和調整的內容。

俄國運油船抵達山東。2022年10月19日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俄國運油船抵達山東。

房間裡的大象——中國

中國雖然不是G7成員,但存在感並不弱。

在應對中國上,並不像面對俄羅斯那麼簡單,從此前的G7外長會、財長會,以及有關領導人透露的訊息可知,七國領導人似乎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努力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面對台灣,G7領導人希望展現團結,同時在關鍵供應鏈上部分遷出中國,以「降風險」;另一方面,又試圖避免進一步使中國同西方的關係更加緊張。

上個月的G7外長會被認為是峰會的重要鋪墊,會議重申對台灣的政策「不變」,以試圖回調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言論,後者上月訪問中國後稱歐洲應該避免「與己無關的危機」。此外,外長們還警告了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活動」。

但是「這個G7不是一個反中的(anti-Chinese)G7」,《法新社》援引馬克宏的一位顧問稱,「我們有對中國而言積極的訊息,即我們凖備好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協商。」

在經貿領域,這種矛盾的心態和微妙的平衡同樣存在。

本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明G7尋求一個「多面化的對中經貿關係」,具體而言,「去風險,而不脫鉤」(de-risking,not decoupling)。馮德萊恩還說,「我們面對脅迫很脆弱…...尤其是那些已經產生依賴的部分,所以我們要採取行動。」

上述官員認為,雖然G7是由共識驅動的集體,但是東道主在制定議程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日本人非常、非常關注經濟安全問題,包括對中國。可以期待的是,G7將通過此次峰會表明「我們團結在共同的價值觀背後」,但「每個國家都將處理自己與中國的關係」,而且這個問題將是廣島峰會上相對「更複雜」的問題之一。

此前,美國財長葉倫表示,華盛頓正在完成一個針對中國的新的對外投資審查機制,新的美國投資限制將「範圍縮窄」,並且針對「明確影響國家安全」的技術,並將與其他G7成員國據此進行非正式討論。

在廣島討論核問題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把G7放到廣島有兩個好處:一方面,這是他的選區,可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另一方面,沒有比廣島更合適的地方來討論去核化。

岸田文雄表示,選廣島作為峰會舉辦地,就是為了讓領導人們看到核武器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他希望帶領各國領導人到當地的和平公園和紀念館,參觀記錄廣島被美國原子彈轟炸後的種種慘狀的各種資料。

去(2022)年,岸田文雄提出了「廣島行動計劃」,號召各國發誓永不使用核武器,對核武庫保持透明,進一步去核化,以及承諾核不擴散。

在七國集團中,有三個國家擁有核武器——美國、英國、法國。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數據顯示,美國現有核彈頭5244顆,法國和英國則差了一個數量級,分別擁有290顆和225顆。

不過,其他G7國家雖然沒有核武器,要麼美國在當地部署核武器,要麼處於美國「核雨傘」的保護之下,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用核武器防衛美國本土,其中包括離中國和俄羅斯都很近的日本。

而不在G7之中的韓國,離中國和俄羅斯比日本更近,近期也獲得美國的承諾,駐扎一艘戰略核潛艇到韓國。

根據美國五角大樓估計,中國也處在史上最大規模的核武庫擴充進程之中,其核彈頭數量可能從當前的400顆到2035年升級到1500顆。

再加上,朝鮮和俄羅斯都做出過核威脅,這種情況下,岸田文雄「全球無核武」的倡議,顯得不切實際。

雖然做了這麼多努力,但岸田的願望很有可能落空,能達成切實的去核化協議的可能性很低。比如外長會上特地明確闡述「當前嚴峻的安全形勢」。國際反核武器組織也向G7喊話——當前核威脅的級別如此之高,要求大國們採取切實的行動,而不是又一份空泛的聲明。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