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YouTuber黑素斯:愈早放棄「完美」、「像當地人」的想法,語言學習會進步愈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黑素斯表示,自己即便已經在台灣住了幾十年,講中文依舊會有口音,很多詞彙也是會忘記,但如果因為怕犯錯就不講話,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使用一個語言了。「所以愈早放棄『完美』、『像當地人』的想法,會進步地愈快。」
文:Kacy
頭上戴著的帽子、身上穿著的衣服,甚至是水壺,上面都寫的大大的幾個字 「DAMN! I LOVE TAIWAN」(靠!我愛台灣),他是出生於西班牙的台灣人「黑素斯」。
你可能在「康熙來了」、「2分之一強」等電視節目中看過他的身影,也可能在YouTube「阿兜仔不教美語」頻道上看過他談論台灣社會現象的影片,十分熱愛台灣的他,螢幕前給人活潑、講話犀利的印象。
「我會想要台灣人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他嚴肅地對我說,語氣加重了幾分。
他對台灣的熱愛,並不只是台灣好山好水與人情味,黑素斯認真地研究台灣的政治、文化,身為一個來自外國的台灣人,他更珍惜台灣得來不易的美好,也很希望能喚起台灣人對自己國家的自信。
從西班牙到台灣,黑素斯放棄了很多,連台灣人都不一定能像他一樣熱愛這片土地,讓他如此喜愛台灣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呢?
放棄了前半生,落腳在永遠不接受我的國家
在那個沒有臉書的時代,遠在西班牙的黑素斯才大學畢業,一邊向台灣老師學著ㄅㄆㄇ,一邊為來台灣的夢想籌備經費、到處打工。這時的他,從未想過,往後的人生將從此改變。
一開始來台灣學中文,黑素斯十分焦慮、壓力很大,他每次在課堂上開口,一定會有一些中文錯誤,發音也超級不清楚,常常聽不懂別人說話,自己也聽不懂他人,無法溝通讓他感到十分挫折。
來台的第二年,種種壓力加上遠在西班牙的阿嬤逝世,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的夢想是在台灣過生活,當然需要犧牲,但這聽起來很抽象,直到阿嬤過世的時候⋯⋯。」
從小媽媽就過世,由阿嬤撫養長大的黑素斯,無法送阿嬤最後一程,讓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在實現夢想「住在台灣」的同時,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得接受一件事,我犧牲了我住在西班牙的人生,來到一個地方,一個一輩子都不會接受你是當地人的地方。」
即便熱愛台灣如他,也逐漸發現,即便住在台灣再久、甚至比大眾更了解台灣政治文化,人們還是無法避免地以外表來判斷一個人是哪裡人,也總是會第一反應嘗試用英文與外國人溝通。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外國人的紅利,但伴隨而來的排外感與刻板印象,令渴望成為「台灣人」的黑素斯很不好受。「不管我在這邊多久、不管我發音、表達能力有多好、多融入台灣文化,大家第一眼會看到的就是你是一個阿兜仔,就不會把你當成這邊的人。 」黑素斯無奈地說道。

「(但在阿嬤過世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小事,都沒有比阿嬤重要,那我為什麼要有那麼大的壓力,中文不標準就不標準!」阿嬤的過世,一棒打醒了黑素斯。
開始當YouTuber後,面對酸民的攻擊,讓黑素斯看到台灣人不同的一面,卻也讓他驚喜地發現,他就是喜歡台灣,喜歡台灣有好有壞的彈性、喜歡台灣有著各種嘗試的可能性,這些都是其他國家沒有的。而這份熱愛,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認可。
「我已經不管,台灣人有沒有要接受我,我就是喜歡台灣!我就是會住下來。」
從西班牙到台灣,黑素斯在「成為台灣人」這條路上遇到很多阻礙,但這也讓他更加堅信,不論是YouTube、開設品牌「DAMN! I LOVE TAIWAN」還是西班牙文教學,他想做的就是推廣台灣文化,讓台灣人對台灣這個國家更有自信。
從語言碩士到旅行家,語言學習其實很好玩
從師大西班牙語教學所碩士畢業的黑素斯,一開始在台灣知名補習班教書,熱愛學習語言的他,在四處旅行、工作時,會用日文、泰文、越南文、印尼文、中文與當地人溝通。
不喜歡死板地學習語言,黑素斯認為學語言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不為考試、不為了講得標準,學習語言就只是為了「與人溝通」。
「我會講泰文的原因,是因為我去泰國,我決定跟自己玩一個遊戲。」一下飛機,黑素斯突發奇想,到機場買了一本英泰的旅行會話書,在前往計程車站之前,他翻了翻那本書,走向一位計程車司機,開始笨拙地念出書上的英文拼音。
「計程車司機當然聽不懂啊,哈哈哈,所以我就直接給他們看那本書。」一開始講一種新語言,本來就會講得不標準,黑素斯笑著請司機們念一次給他聽,他用注音註解發音方式,再次念給司機們聽,在一陣大笑中,黑素斯搭上了計程車。
一路上,他利用機場到市區的40分鐘,用書中簡單的句子與司機聊天,司機也笑著教他正確的發音,「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啊,我學會了多少錢、去哪裡、有沒有等等句子,我到現在還會說。」即便過了15年多,泰文卻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
簡單地幾句話,讓他在整趟泰國行中認識了更多朋友、也能自如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我覺得這讓我很有成就感,感覺泰文就是我的語言之一。我希望能將這樣的語言學習法帶給台灣人,不需要正確文法、不需要1000多個字彙,你也可以學會西班牙文。」
擁有多年西班牙語教學背景的黑素斯認為,初學者不需要緊張於文法對錯、句子結構,這些是中階學習者需要注意的。而一開始接觸一門新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學一些簡單、可以溝通的句子,反覆練習、反覆使用,就能建立語感、增加對這門語言的好感度與自信心!
學習語言心態很重要,小心這項文化差異!
在台灣補習班教書多年,黑素斯點出台灣人對語言學習的錯誤觀念:「很多人會覺得你如果講錯了,你先不要講話,你先回去準備,等你準備好了再來」但其實語言學習的方法並非如此。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