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圖結束的地方》:不媚俗不刻板地說伊斯蘭激進份子的故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內含劇情,若您有被雷的顧忌,建議您觀影後再行閱讀。
《在地圖結束的地方》(Timbuktu)是一部2014年上映,由法國與茅利塔尼亞合拍的電影,得到當年度法國凱薩獎包括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在內的7項大獎,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片並拿到普世評審團獎,也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西非國家馬利共和國中部的廷巴克圖,為了向讀者勾勒出電影呈現的氛圍,讓我們先介紹一下這個陌生的地名。
馬利共和國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國土面積是台灣的34倍,人口卻只有台灣的6成,官方語言是法語,官方文字為法語和班巴拉語,但事實上境內有許多民族語言通用,識字率大約只有三分之一。人均GDP為631美元,台灣的GDP是這個數字的34倍,平均壽命更是只有45歲。
光看數字就粗可了解這個國家的困頓,與許多其他西非國家類似的,這個有一半國土是沙漠的國家,自1960年從法國的殖民中獨立之後,就不斷地落入獨裁者手中,一直到1992年才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次民主選舉,但很不幸的,2012年的武裝叛亂又讓它陷入戰火。這部電影就是以飽受伊斯蘭激進份子、反政府武裝以及分離主義者蹂躪下的馬利共和國為舞台。
而廷巴克圖是馬利共和國領土中央的城市,人口只有五萬人,但它在歷史上曾經散發過傲人的光彩。在歐洲勢力侵入西非之前,廷巴克圖由於身處陸運要衝而成為西非的文化重鎮,商業、教育、文化興盛,曾經在這一座城市中就存有120座圖書館。過去有句諺語說:「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安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廷巴克圖。」可見廷巴克圖過往的地位。

建於14世紀的Djinguereber清真寺見證了廷巴克圖的過往風華。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但自從歐洲人踏上西非的土地開始,海運的重要性漸漸凌駕陸運,廷巴克圖的發展也快速衰退,現在只是一座貧窮的觀光小城而已。2012年,從北方南下的伊斯蘭激進份子實質控制了廷巴克圖,他們帶來的新律法與當地既有的傳統習俗和宗教信仰間產生了衝突。
電影中分散地用許多不同角度描述衝突的發生,一位賣魚的婦女在荷槍實彈的士兵面前大聲抗議女性必須戴上手套的新規定,表示這會使得她無法謀生;男性的褲裝被規定必須露出腳踝,年老的男子只好在大街上脫下外褲以符合要求;士兵們在夜晚的城鎮裡默默搜索唱歌奏樂的鎮民,原來快樂吟唱的女孩被判在廣場上受鞭刑,她忍著痛楚一面受刑,一面仍倔強的放聲歌唱,令人動容。
導演特別用了三個片段來表現「禁止足球」這件事,一方面士兵們在街道上追查一顆足球的主人是誰,被問到的人忙不迭地否認,另一方面士兵們卻私下興奮地討論法國的足球明星席丹,顯見對足球其實充滿熱情,最後再用一段沒有足球的足球比賽作結。攻擊的、防守的、射門的、守門的、傳球的、抄球的、甚至還有裁判,在沒有足球的足球比賽裡卑微地靠想像互相取暖,呈現出人類需求永遠無法真正被暴力壓抑的本質。

廷巴克圖的伊斯蘭武裝組織。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甚至,導演安排了地方上的宗教領袖,以近乎平鋪直敘的方式教諭這些伊斯蘭激進份子領袖,質疑他們擁護的律法與伊斯蘭教義不合之處。
在電影的後半段,導演將兩大一小的家庭從眾多故事線中拉了出來,用男人的誤殺鄰里、女人的犧牲共死,以及女兒失依的命運為電影畫下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尾。
當然,這部電影中第一個被看見的主題,是伊斯蘭激進份子強將自身信奉的價值與律法,用暴力加於鎮民身上的行為。鎮民的生活習慣與民俗,是依據真實的需求和歷史脈絡自然發展出來的。伊斯蘭激進份子無視當地的真實需要,強迫推銷自以為的正義,不但無助於聖戰目標的實現,更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這是電影的主軸,也是所有影評或介紹這部電影的文章共同的主張,但是,如果只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未免過於膚淺,也小看了導演的視野。
要偷懶地把這些伊斯蘭激進份子都描寫成冷血無理的惡魔黨很簡單,但這麼做就流於媚俗又刻板。事實上,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加入聖戰就算不是為了理想,也是迫於生活,沒有人是因為單純想要作惡而為之的。

激進份子頭目愛上有夫之婦。Photo Credit:聯影電影
激進份子頭目喜歡上有夫之婦,大獻殷勤之際被冷眼拒絕,雖然離開後為了發洩怨氣掃射草叢,但在當下也只得以禮相待;受命搜索黑夜中歌聲出處的士兵,在找到歌聲源頭後回報上級時,刻意地提到歌曲內容終究是為了讚頌安拉;誤殺鄰里的男人被關在牢裡的時候,哀求獄卒借電話讓他打給家人,獄卒也沒有二話大方出借。
在整部電影中,除了依律法判決的鞭刑與槍決之外,沒有任何的暴力行為,士兵沒有一天到晚拿槍指著鎮民,沒有惡毒的謾罵或威脅,沒有掠奪也沒有壓榨,他們的確是用武力實質控制了這座城市,但並沒有甚麼虐待與剝削鎮民的意圖。
在表演上,只是聽命行事的士兵們在傳達禁制規定時,神情總是猶豫虛弱的,甚至有時看起來像是打個商量;激進份子頭目們在規定被質疑時,也常出現彷彿經歷內心掙扎般的大段沉默,即使最後這些律法終究還是被維持了,但可以看出其中更可能的原因,是政治性的不得不為。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