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白人女子疑搶非裔男子自行車,被冠上「凱倫」稱號,但「凱倫」到底是誰?

白人女子疑搶非裔男子自行車,被冠上「凱倫」稱號,但「凱倫」到底是誰?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1部公共自行車租借爭議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1名白人女性被指控欲從黑人男性手中,拿走他的自行車,並向周圍民眾大聲呼救。事件發生後,該名女子被冠上「凱倫」(Karen)的稱號,認為她有種族歧視的傾象。「凱倫」被用來代指「留著金色頭髮、愛管閒事的白人中年女子」,帶有種族主義與白人特權象徵的意涵。

綜合《紐約郵報》《每日郵報》《CBS》的報導,紐約1部公共自行車租借爭議的影片,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事件發生於5月12日,1名白人女性被指控欲從1名黑人男性手中,拿走他的自行車,並向周圍民眾大聲呼救,男子則表示是自己先付費租借的。事件發生後,該名女子被冠上「凱倫」(Karen)的稱號,認為她有種族歧視的傾象。女子的律師則在18日表示,女子已懷孕6個月,不可能會做出搶奪自行車這種魯莽的行為,且她已提出付費明細,證明自己才是先借車的人。

曼哈頓貝爾維尤醫院(Bellevue Hospital)的內科助理康姆里(Sarah Jane Comrie)表示,她當時剛結束輪班,正準備去領取自己預定的共享自行車Citi Bike。但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康姆里與1名年輕的黑人男性都領取了同1輛自行車。而康姆里不斷向周圍民眾大聲呼喊「救命」並哭泣,表示自己與腹中胎兒受到傷害。黑人男子則表示自己沒有碰觸康姆里,是她自己將肚子放在他手上。

民權律師克魯普(Ben Crump)於15日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表示這件事令人無法接受。1名白人女性居然試圖從1名年輕黑人男性手中搶走自行車,該名女子甚至把眼淚用作武器,將黑人男子描繪成危險人物。「而這正是過去黑人族群所遭受的危險」克魯普律師表示。

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廣泛流傳,民眾將康姆里稱作「凱倫」。「凱倫」一詞指的是不理性的中年白人女性,通常會有歧視其他種族、社會階級人士的舉止。

康姆里的委任律師馬里諾(Justin Marino)17日出示借閱明細與付費證明,強調康姆里並沒有偷竊自行車,且將她貼上「凱倫」的標籤是不公平的。「有任何頭腦正常的孕婦,會在懷孕6個月的時候,跳上1名年輕人的自行車,然後迅速離開嗎?」馬里諾律師表示。

康姆里任職的貝爾維尤醫院在聲明中表達歉意,並表示事件正在調查中,而康姆里目前休假,沒有上班。醫院也表示,他們「致力於為所有具有尊嚴、文化敏感度與同理心的紐約人,提供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CBS》的報導指出,目前尚未確定影片中黑人男性的身份。紐約市警察局(NYPD)也表示,他們並沒有接到任何與本事件有關的報案電話。

凱倫是誰?

根據《紐約時報》《NPR》的報導,「凱倫」(Karen)這個名字在1960年代相當受歡迎,是1965年時人氣第3高的女嬰名字。在戰後嬰兒潮中來到這個世界的「凱倫」們,現在的年紀大約介於50歲至60歲出頭之間。

2010年代開始,「凱倫」不再只是1個普通的名字,「凱倫」被用來代指「留著金色頭髮、愛管閒事的白人中年女子」,帶有種族主義與白人特權象徵的意涵。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不戴口罩、不遵守防疫規定的中年白人女性,也被冠上「凱倫」的稱號。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新聞在報導白人女性的種族歧視行為時,甚至不會使用其真實姓名,而會直接以「凱倫」代稱。

例如1名「凱倫」在超市停車場,攔住1位非裔母親的車,使其無法離開;或是舊金山的1名「凱倫」,因為菲律賓男子在他自己的住家外面,塗上「黑人的命也是命」,因而報警;而最有名的「凱倫」,則是1位名叫庫柏(Amy Cooper)的女子,她在紐約中央公園遛狗時,1名非裔男子提醒她要為寵物繫上牽繩,庫柏因此報警,指控該名男子攻擊她。而庫柏也被稱為「凱倫女王」(Queen of Karens)。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記者貝茨(Karen Bates)指出,「凱倫」的根源深植於美國的民間傳統當中,是「性別、種族、階級、社會動盪與社交媒體等議題的融合」。而在「凱倫」之前,帶有相同意涵的還有1815年至1861年間的「安小姐」(Miss Ann),以及1990年代的「貝琪」(Becky)。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賴明君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