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多好用?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他曾用ChatGPT寫致詞

AI有多好用?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他曾用ChatGPT寫致詞
中國作家莫言2014年出席山東大學演講資料照。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莫言是第一位公開承認使用人工智慧協助寫作的諾貝爾獎得主,他笑說自己給中國作家余華的頒獎讚語想了好幾天也寫不出來,後來找了一個博士生,運用AI科技ChatGPT幫忙,輸入「活著」、「拔牙」、「文城」幾個關鍵字,結果ChatGPT瞬間寫了一篇莎士比亞風格1000多字的讚語。

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一次文學活動中透露,他曾使用ChatGPT生成一篇讚揚作家余華的講稿,震驚了人群。

中國作家莫言16日出席中國《收穫》雜誌65週年慶典,頒獎給憑藉《文城》一書獲得《收穫》2021年長篇小說榜首的作家余華。在頒獎環節上莫言幽默地表示,自己給余華的頒獎讚語想了好幾天也寫不出來,後來找了一個博士生,運用AI科技ChatGPT幫忙,輸入「活著」、「拔牙」、「文城」幾個關鍵字,結果ChatGPT瞬間寫了一篇莎士比亞風格1000多字的讚語。

《活著》、《文城》都是余華的代表作品,而拔牙可能是指余華曾為牙醫。

《南華早報》指出,莫言是第一位公開承認使用人工智慧協助寫作的諾貝爾獎得主。不過尚不清楚頒獎典禮上介紹余華的讚語是不是真的出自ChatGPT。

莫言隨後則在對答環節上表示,他所有的小說都是他自己寫的,每個小說裡都有他自己的經歷生活,並表示他會繼續寫,因為他享受寫作的力量。

「寫作時你是一個人,放下筆進入到生活的時候,你又是另一個人」,他補充說,寫作讓他能夠探索不同的身份和觀點,而且通常是以一種比現實更好的方式。

余華沒有評論莫言ChatGPT的玩笑,他表述了對創作的看法:「文學不可能高於現實,因為現實永遠比文學寬廣、豐富,文學只能摘取(現實的)一小部分。」

現年68歲的莫言是中國重要的文學家,他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作品《紅高粱家族》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並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莫言與余華皆是文化大革命後探索新主題和風格的新一代中國作家,涉及「傷痕文學」流派,該流派旨在表現文革為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以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

中國禁止ChatGPT,網友憂莫言恐惹上麻煩

不過中國至今禁止使用微軟投資的AI機器人程式ChatGPT,微博上也有網友擔心莫言或他的學生被發現使用VPN繞過限制,可能面臨處罰。《日經亞洲》今年2月報導指出,中國政府要求中國科技公司不得對用戶提供ChatGPT服務,以免ChatGPT對用戶提供未經審查的答案。

中國官方媒體如《中國日報》即警告,ChatGPT有意識型態偏差,可能被用於散布西方國家的政治宣傳內容,對民眾造成誤導。例如在新疆再教育營的查詢中,中國媒體稱ChatGPT的回覆和美國論點如出一轍。

而中國百度公司開發的AI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今年3月發表負評如潮,技術不夠純熟外,遇到敏感字也會卡住,發表後百度在香港股市的股價隨即跳水,一度重挫10%。

GettyImages-124836822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3月於發表會上親自示範文心一言功能。

AI技術純熟,媒體不查誤踩雷

AI生成文字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難辨認真偽。德國雜誌《Die Aktuelle》今年4月刊登一篇號稱F1賽車手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獨家專訪,被發現內文其實是用AI生成,主編火速被開除,舒馬克於2013年滑雪發生事故就陷入昏迷。

而今年5月,《愛爾蘭時報》刊出一篇讀者評論文章,批評愛爾蘭女性鍾情於利用仿曬霜將皮膚變成小麥肌,引發熱議,卻被發現內容也是由AI生成,報社隨即將文章下架並致歉。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