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孩子入學考量在於「身世背景」,小一報名制度是否該重新審視?

新加坡孩子入學考量在於「身世背景」,小一報名制度是否該重新審視?
圖庫照片。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龍生龍鳳生鳳的前提,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家長會盡可能、也盡早將優勢傳承給下一代。而這也體現在新加坡小一入學報名制度的體現,包括父母或兄姐是校友,父母是學校職員、學校義工或活躍基層領袖,都是孩子能否入學的考量。

文:許耀泉

編按:本文作者為新加坡人,文中「我國」意指新加坡。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會打洞。」動物世界里或許確是如此,但在充滿理想、追求平等的人類社會裡,寒門子弟也必須有機會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改變自己乃至家人的命運。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4月18日在國會辯論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時,闡述了教育政策新理念,並談到我國教育制度幾項相關措施。新理念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我國的唯才是用制度(meritocracy),讓每個肯努力的國人在生命裡的不同階段,都能得到表現和肯定的機會。

但是,龍生龍鳳生鳳的前提,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家長會盡可能、也盡早將優勢傳承給下一代。而讓許多新加坡家長操碎了心的小一報名制度,就是這個現象的一種體現。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的Jason Tan副教授在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直接點出了這個制度令人費解的地方:

「讓我覺得奇怪的是,我們的小一報名制度跟孩子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地,報名各階段的標準全都和家長有關。」

先大略了解一下我國的小一報名制度,家長一般在孩子進入小學前一年的6月,為孩子報讀心儀的小學。報名過程分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 有兄姐在報讀小學就讀的孩童。

2A階段:

  • 父母或兄姐是校友的孩童。
  • 在報讀的小學教育部幼兒園(MOE Kindergarten)就讀的孩童。
  • 父母是學校職員、學校諮詢或管理委員會成員的孩童。

2B階段:

  • 父母是學校義工的孩童。
  • 父母是與學校相關的教會或會館成員的孩童。
  • 父母是活躍基層領袖的孩童。

2C階段:

  • 在前幾個階段未享有報名優先權,以及尚未被學校錄取的孩童。
  • 如果報名學生超出名額,孩童的國籍以及住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都會受到考慮。

其他的細節這裡就不詳述,但如Jason Tan所指出,除了在報讀的小學教育部幼兒園就讀的孩童,可在2A階段被錄取之外,其他方面的要求關係都和孩童的父母、兄姐,甚至住家,幾乎無一不與孩子的身世背景有關。

shutterstock_2102687359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位於新加坡Lorong 3 Toa Payoh的Kheng Cheng小學。

如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4月20日社論所提到的,精英階層會把成功的要素,包括一切資源和人脈盡量傳承給下一代,確保贏在起跑點,以及既得利益獲得保護。這雖是為人父母者的人之常情,但也導致人才無法公平競爭,社會流動減緩,以至於社會階層固化。

在這個背景下,星國小一報名制度的一眾要求,更顯得矛盾。

當然,現有的小一報名制度仍有其優點,如加強學校(尤其是擁有較長歷史的學校)與校友和社區之間的聯繫,分不同階段收生理論上能幫助學校錄取來自不同社會地位的學生。

而為了避免孩子舟車勞頓,住家和學校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重要考量。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也說:

「我們不應該因為孩子住在私人住宅區而懲罰他,不讓他到步行即可到達的學校上課。這既有違常理,也只會適得其反。」

問題是,當家長執著於將孩子送進為數不多的名校就讀,就難免會出盡法寶讓孩子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就讀,一些名校甚至在2A階段就已經收到超額申請,必須進行抽籤。

小一報名制度要如何在確保小學在加強校友與社區的聯繫、錄取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的同時,契合我國新的教育理念,可能還需要教育部地一番掂量。

shutterstock_59913128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圖庫照片,非文章提及的學校。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新加坡教育”的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