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循日韓模式納入美國「核保護傘」?學者:國內民意與國際局勢同等重要

台灣循日韓模式納入美國「核保護傘」?學者:國內民意與國際局勢同等重要
美、日、韓三國領袖在G7廣島峰會期間進行三方會談。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是否能依循日、韓模式爭取加入美國的「核保護傘」計畫?學者認為,這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層次,包括2024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國內民意的表態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國際對台海局勢的判斷。

為期3天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上週日(5月21日)於廣島落幕,美日韓領袖在峰會期間也舉行三方會談,由於美國近期陸續與日韓確立「核保護傘」,外界關注台灣是否也會被納入該計畫中。學者認為,台灣雖然與美國沒有協防條約,但仍有可能得到類似的保護,不過這取決於台灣民意與國際局勢,而明年總統大選即是關鍵。

「核保護傘」(Nuclear Umbrella)是美國或其他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向其盟友國家作出的保護承諾,如果其盟國受到危險攻擊,等同於本國受到攻擊,美國可使用自己的核武進攻有意圖的國家,如美國與韓國政府今年4月共同發表「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該聲明重申若北韓對韓國發動攻擊,美國將協同韓國作戰,且不排除使用核武的選項。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今日出席智庫國策研究院舉辦的「G7、美日韓峰會與美中戰略對抗座談會」指出,韓國持續緊張的核威脅,因為結合了國內認知跟國際認知,才促成了美日韓同盟。

盧信吉說,北韓的核武威脅一直存在,這種持續性的威脅會造成民眾認知麻痺,可是韓國政府今年3月針對北韓核攻擊造成的死傷做了3種模擬情境,等同重新更新韓國民眾對於核威脅的認知。模擬情境包括如果首爾光化門遭北韓以現有最大核威脅100千噸的攻擊,將造成192萬人以上的死傷,直接死亡人數約爲34萬人。而據《韓聯社》援引4月23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報導,約56%的韓國人支持自主發展核武器以應對朝鮮不斷升級的核威脅。

盧信吉說,因為國內與國際對核威脅局勢的認知上升並有所連結,造成韓國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很快的促成美韓同盟,包括去年底韓國重新論述印太戰略,以及今年甫發表的「華盛頓宣言」。

IMG_3038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右)22日出席我國智庫國策研究院舉辦的「G7、美日韓峰會與美中戰略對抗座談會」。

至於台灣是否能依循日、韓模式爭取加入美國的「核保護傘」計畫?盧信吉會後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時表示,短時間內因為政治議題還是太敏感,沒有那麼容易被納入這個保護。

盧信吉進一步解釋,台灣是否會被納入核保護傘,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層次,國內的部分要看2024年的總統選舉結果,因為這是一種國內民意的表態方式,這個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國際對台海局勢的判斷。

國際層次的部分,如果美國提供核保護,對中國來說可能是觸碰到國家安全底線,中國會採取的回應不可預料,但因為核保護是目前最有威力的一種威嚇方式,相信會對中國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中國過去已經有環台軍演的回應,相信會採取更高層級的回應,這也是美國需納入考量的因素。

不過盧信吉也指出,當國際局勢跟國內局勢可以達成一定共識的時候,美國還是願意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例如現在朝鮮半島,韓國國內可以接受美國核動力潛艦經過,或者暫時駐紮在韓國港口,這對台灣來說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模式,美國核潛艦或許不能直接進入台灣港口,但可以經過公海區域或台灣周遭海域,或許是美國正在考慮的一種方式。

GettyImages-142895825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日韓2022年9月進行聯合軍演,美國派出核子潛艦「安納波利斯號」(前)與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認為,美國對日本和韓國因為是有正式的協防條約,所以在綜合的安全保障上面會涵蓋這個核武的部分,另外韓國和日本因為受到北韓與中國核脅迫,國內很多人主張發展核武,美國提供核保護傘一方面可以嚇阻北韓與北京,二方面也可以讓韓國跟日本減低發展核武器的壓力。

至於台灣,台灣雖然跟美國沒有正式的協防條約,但美國可能以「間接嚇阻」的方式,也就是美國仍對台灣有安全的承諾,用這樣的方式將台灣納在總體安全架構之下,也包括核武威嚇。

蘇紫雲補充,美國過去也曾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比如在台南空軍基地部署「屠牛士中程飛彈」,就是戰術核武的一部分。

而外交部長吳釗燮今日於立院答詢時,亦被問及我國是否爭取美國將台灣納入核保護傘?吳釗燮表示,我國政策是不發展核武、不儲存核武、也不使用核武,任何國家用核武威脅台灣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也因為如此其他與我國有相同訴求的好朋友,跟我國也「有所溝通」。不過,台美之間就此議題的討論不適合公開說明。

下載_(7)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台歐關係發展挑戰與契機」,並備質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