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聯邦債務上限6/1即將到期,如果違約將會如何影響全球經濟?

美國聯邦債務上限6/1即將到期,如果違約將會如何影響全球經濟?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的經濟顧問警告稱,即使是「短暫的」違約也會使美國經濟損失50萬個工作崗位。「長期」違約則將使美國GDP暴跌6%,可能嚴重削弱全球貿易,並使世界其他地區陷入深度衰退。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法新社、德新社)

如果美國國會未能在月底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財政部就可能無法支付政府帳單。假如發生的這樣的情況,全球經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什麼是美國聯邦債務上限?

美國國會於1917年首次引入債務上限——指美國財政部可以承擔的國家債務數額。這項措施意味著政府不再需要國會批准每筆債務的發行。公共債務法案隨後於1939年和1941年獲得通過。

在過去的70年裡,債務上限已經被提高了78次,其中包括2011年,當時美國未能就新的上限達成一致,導致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引發借貸成本上升。

今年1月份美國政府遭遇了31.4兆美元的當前債務上限,但財政部採取了非常措施,使其能夠繼續為政府活動提供資金。

下一個關鍵期限是即將到來的6月1日,屆時國會必須再次提高上限,否則美國政府可能會開始耗盡資金並拖欠債務。

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正在進行激烈的對峙。共和黨希望白宮同意全面削減公共開支以及進行其他改革。共和黨高層領導人5月9日在白宮會見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試圖解決爭端,但會談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美國政府違約將產生什麼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4日警告稱,這場僵局實際上是「一把指著美國人民和美國經濟的腦袋的槍。」她說,如果不能提高債務上限,「金融和經濟混亂將接踵而至」。

本月初,美國財政部預測,美國政府最早將於6月1日開始耗盡資金——此舉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資金短缺將迫使美國財政部可能節省開支,以便首先支付債務和利息。這可能意味著延遲支付包括教師在內的數千萬公共部門職員的薪水。針對包括退伍軍人在內的年長和弱勢美國人的社會保障金和醫療補貼也可能被暫停。

儘管任何未償還債務都可能是暫時的,但拜登的經濟顧問警告稱,即使是「短暫的」違約也會使美國經濟損失50萬個工作崗位。他們認為,「長期」違約將使GDP暴跌6%,並導致數萬家企業和約83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幾乎與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一樣多。

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將不得不在7月或8月之前完全停止借貸,這將進一步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者隨後會質疑美國債券的價值。長期以來,美國債券被視為最安全的投資之一,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基石。

美國政府違約可能會嚴重削弱全球貿易,並使世界其他地區陷入深度衰退。更嚴重的違約將導致美元大幅貶值,導致匯率混亂波動,並推高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

全球通貨膨脹很可能再次上升。由於金融體系內缺乏信任,已經受疫情影響的供應鏈問題可能雪上加霜。

美國兩黨談判進展如何?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和共和黨拒絕在不全面削減預算的情況下提高債務上限

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在4月下旬投票決定削減價值約4.8兆美元的擬議預算法案,該法案將取消對清潔能源投資的稅收減免,並推翻拜登免除學生貸款債務的計劃。

然而,該法案不可能在民主黨佔多數的參議院獲得通過。

拜登至今拒絕談判,稱應該無條件提高債務上限,然後他將討論可能的預算削減。拜登希望共和黨人公開承諾美國不會違約,並且有能力通過持續借貸來支付所有帳單。

在拜登2011年擔任副總統期間,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被迫向共和黨人做出痛苦的讓步以避免違約,拜登希望避免重蹈覆轍。

拜登的預算計劃將在十年內削減近3兆美元的赤字,主要是通過對富人增稅——而共和黨不太可能同意這一點。

在上週二拜登與共和黨和民主黨高級領導人的會談失敗後,麥卡錫估計雙方只有短短兩週的時間來達成一項隨後可以由國會通過的協議。

然而,一些分析師仍然認為債務上限的到期應推遲到9月30日,以避免立即出現違約風險。

拜登可以援引憲法14條修正案嗎?

理論上,總統可以援引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法律授權的美國公共債務的有效性……不得受到質疑。」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可以爭辯說,他有避免違約的憲法義務,因此可以突破債務上限,繼續國會已經批准的支出。

然而,此舉幾乎肯定會導致長期的法律糾紛,這可能會擾亂金融市場。共和黨人警告稱,拜登不能單方面行動,解決方案必須通過國會。

本週,一個公共部門工人工會起訴財政部長葉倫和拜登,要求他們根據憲法義務無視債務上限。

該訴訟試圖確保在發生違約並優先償還債務時工人的收入,不會因此受到懲罰。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