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有罪:演技判斷、屏幕政治和電視框中的樂壇頒獎禮

出鏡有罪:演技判斷、屏幕政治和電視框中的樂壇頒獎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星的自殺率似乎冠絕全球,大抵是「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情況,而在香港,雖未不至極端,但娛記對出鏡者的無情挖苦、諷刺與醜詆也非常明顯,風氣所及,全民化身娛記,在社交媒體和討論區藉想像力讓觀感脫離事實,讓自己的想像取代真相,甚至帶動風向,讓明星因為尷尬而成為二次乃至多次消費的對象。

上一篇有關鄭秀文演技的文章刊出後,無意中留意到一位影評人留言,對於當中稱許鄭秀文在《長恨歌》(2005)的表現感到無語,於是想到幾個問題:首先,經驗和感受是主觀且有時差的,無疑,該論斷本於十年前的觀影感受,實在不太準確;其次,對演技的判斷,易受周邊因素影響,比如王安憶原著、關錦鵬改編的魅力,都能讓一個偏好這類風格的外行人入戲,被鄭秀文誘發的長恨打動,相反,爛劇本就足以埋沒演繹;另一方面,或許評者無心,聽者有意,當一篇文章的小處被質疑的時候,被質疑的人或許會生出反駁的衝動,但反駁又可能引起反效果,把個人問題放大。

GettyImages-1482825458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相比起沒多少人看的文章,屏幕是一片更能觸動當事人神經的媒介。電影、電視劇和其他影視作品,其實都共享著一種具地域特性的屏幕政治,又或一種被觀看者形塑和影響的流行文化政治,這政治既影響觀眾可以看到甚麼,也影響出鏡者的表現和反應。懂得操弄這種政治,大概就能賺人氣、賺點擊、賺票房。

近來在中國大陸爆紅的「挖啊挖老師」,或多或少反映中國觀眾對純情美女的熱愛,而他們其後努力地挖啊挖一些黑材料,乃至造謠,卻又反映另一些足以決定挖啊挖老師「星途」的事實。放諸香港,威威豬(劉宋威)因貌似AK(江𤒹生)而爆紅,但除下口罩後,卻飽受爭議,人氣火速下滑。他的成敗一方面取決於被攝製和記錄的身體外觀,另一方面受大喜大惡的旁觀者所造就的流量價值和共同幻想出來的形象支配。

183946547_895575241021466_23782648793666
Photo credit: MIRROR FACEBOOK 圖片

蘇姍.桑塔(Susan Sontag)的著作《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2003)常被譯為「旁觀他人的痛苦」。「旁觀」實在是個盡得精粹的說法,書中言及我們之所以對戰爭照片不甚動容,就在於「我們無法把現實放進思緒」,而「無法」,只因我們在局外旁觀。

在不同的文化處境中,旁觀者的態度可有明顯差異,如韓星的自殺率似乎冠絕全球,大抵是「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情況,而在香港,雖未不至極端,但娛記對出鏡者的無情挖苦、諷刺與醜詆也非常明顯,風氣所及,全民化身娛記,在社交媒體和討論區藉想像力讓觀感脫離事實,讓自己的想像取代真相,甚至帶動風向,讓明星因為尷尬而成為二次乃至多次消費的對象。

GettyImages-50471447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蘇珊桑塔格

近日姜濤在Chill Club頒獎禮發言的事件即如此,若用紀錄片視角把他被鏡頭拍下的影像串連,早在數月前的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他的身形、他的咆吼已成為大眾熱烈轉發、揶揄的對象,肥就是罪?歌手不可以選擇演繹歌曲的方式?不會有人對此細緻思考,倒更多讓步於即時但可以累積成他人痛苦的快感。及後,經歷歌迷衝突等問題,姜濤便在奪得男歌手銀獎時,分別說出對團友的看法,意圖顯然是要團結Mirror並消除誤解,但最後,倒被視作騎劫頒獎禮、機心重、扮隊長……鏡頭內的人其實比羅蘭.巴特口中的作者更早死,在言論自由的保護下,觀眾每個都手握詮釋大權,可用簡單的看法來決定被認定「吃得鹹魚抵得頸渴」的人應該怎樣做。如此,或許可以悲觀地預視,香港的影視發展將繼續在嚴格的公審和自我審查的狹縫中苦苦掙扎。

近日,Serrini應香港大學邀請,與她的博士論文導師朱耀偉教授對談,當中,不乏對娛圈與受眾的大肆批判,比如提及傳統娛樂記者會把身體貼近至使她不適的程度,又會問一些達至性騷擾程度的問題,而主流媒體則只會投資有外表的人,讓他們做主角,容許他們有情慾,久而久之,大眾也容易按單一的審美觀對她惡意批評(如〈8:13 a.m.〉MV發布後的部分反應)。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