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熱潮席捲全球,2023年還有哪些必須知道的AI應用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從ChatGPT爆紅後,AI人工智慧就不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不論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或是Midjouney繪圖工具,都是AI技術的應用之一,快來了解AI科技的各種應用趨勢吧。
文:Vicky
AI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I)是一套技術,可讓電腦執行各種進階的功能,包括查看、理解及翻譯語音和文字語言、分析資料以及製作推薦內容等。AI是現代運算技術的創新中樞,能夠協助自動化程序及提供大型資料集的深入分析,為個人和企業帶來價值。
其應用實例正新興發展中,當中包括可自行引導倉儲的機器人、持續分析和自行改善的網路安全系統,以及能夠理解他人所說的話並據此採取行動的虛擬助理等。
繼ChatGPT全球爆紅後,2023年人工智慧有何趨勢?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AI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將達1萬5971億美元。隨著這股熱潮,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導入AI協助員工解決客戶問題、生成高品質的內容文本,以下為大家整理出2023年人工智慧的趨勢:
1. 用於文本和語音上的人工智慧將繼續成為主流
在客戶與客服中心的對話內容中,蘊藏著大量且有價值的資訊,企業能從中獲取關鍵的消費者洞見,以改進產品和服務,而這些基於文本和語音的對話正是最輕易獲得資訊的管道之一。
設置智能助理不僅有助員工解决複雜的客戶問題,也能辨別客戶的常見問題,並為其設立有效的自助服務說明管道,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參與度。
如BERT和GPT-3等大型語言模型在未來將變得更加複雜,將繼續擴展它們處理不同語義相似性和上下文關係的能力,並精進文本摘要、聊天機器人,提高翻譯的準確性。
2. 創意和藝術領域當中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吸引和維持客戶的注意力是多數企業一直在面臨的挑戰,為了提高品牌回憶度和知名度,品牌需不斷生成相關且引人入勝的高品質內容,並於適當的渠道中傳播出去。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透過機器學習模型研究歷史數據的模式,深度學習技術,進而創造出全新的生成內容,如:圖片、音訊和影片等,可應用於數位行銷、企業運營和客戶體驗領域中,有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
3. 可解釋的人工智慧使符合道德、負責任的AI成真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需要可解釋的人工智慧(Explainable AI)來提高透明度和建立問責制度,以及揭露自動化決策系統中的趨勢。
此外,它也是降低企業人工智慧固有風險的主要工具之一,有助提高企業人工智慧的採用率,因為當AI模型給出其預測的理由和解釋時,人們會感到更加放心。
在醫療或金融服務的環境中,這將會是很大的推動力,因為人們需要理解推薦治療或診斷的理由,或是貸款申請被拒絕的原因。
4. 自適應人工智慧提升客戶和品牌體驗
部分零售商正積極投資自適應人工智慧(Adaptive AI),以提升營運效率和客戶體驗。然而,店面不再只是單純的交易場所,而是成為推動品牌知名度和客戶體驗的場域。
自適應人工智慧將成為此轉型背後的推力,透過建立在電腦視覺和邊緣運算AI系統之上的零摩擦購物體驗,減少客戶等待的時間,並根據分析店內造訪時間的結果,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建議,打造無縫的客戶旅程。
不只OpenAI,Google、微軟等品牌也跟上人工智慧應用趨勢
ChatGPT
ChatGPT是由OpenAI所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藉由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模型分析大數據,除了可以透過人類自然對話的方式進行互動,還可以用於相對複雜的語言工作,包括自動文字生成、自動問答等多種任務。
當使用者以文字輸入類似的文字(劇本、歌曲、企劃等),它就可以根據輸入的問題輸出內容,甚至還有編寫和除錯電腦程式的能力。
Bing
Bing是由Microsoft微軟所推出的搜尋引擎,而新版的Bing更是結合OpenAI的人工智慧技術,不僅能根據使用者詢問的問題給予回覆、提供解決方案,也會查看網路的搜尋結果,迅速為用戶提供摘要,如同與真人對話一樣。
Bard
Bard是Google基於LaMDA(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為基礎所研發的實驗性AI對話服務,它可以像搜尋引擎一樣回答簡單的問題,並針對複雜的問題提供全面性的答案。
從本質上來看,上述三者的功能非常相似,即為根據使用者輸入的問題給予回覆,但ChatGPT應用的範圍較廣,可以為新聞文章、產品描述和小說詩歌產生文本,也支援某些編碼語言,提供架設基本網站所需的代碼。
而Bing和Bard兩者皆為結合搜尋引擎的人工智慧功能,現階段僅能將複雜的問題化繁為簡,從網路上吸收知識,為內容添加更多上下文。
MidjourneyAI繪圖
Midjourney是由獨立研究實驗室Leap Motion所開發的AI繪圖生成工具,僅需輸入想要的題材、場景等關鍵字,人工智慧即會自動運算生成對應的視覺作品,不僅生成速度快,成品也相當細膩,有如真人作畫。
美圖秀秀AI繪圖
修圖APP美圖秀秀的「AI Art」功能,使用者僅需將人像、實體物品的照片導入進去,系統會自動偵測生物或物體,並以AI演算法進行後製,照片即會變成三種不同畫風的二次元圖片,讓許多人都覺得相當新鮮有趣。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IDC)研究顯示,2023年各國政府和企業將在人工智慧技術上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從自動駕駛的汽車到商店裡的虛擬助手,人工智慧早已影響著我們,並且持續且快速增長中。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