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中國向澳洲施壓,支持中國加入CPTPP、拒絕台灣入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和台灣在2021年9月分別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不過香港《南華早報》22日獨家報導,根據多個消息來源指出,北京希望澳洲貿易部長5月訪中期間,「做出明確承諾,最好是公開承諾」澳方支持中國加入CPTPP,並拒絕讓台灣入會。
中國和台灣在2021年9月分別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而在前一個申請國—英國今年3月底獲准入會後,CPTPP接下來將處理中國與台灣的入會申請案,不過根據港媒披露,中國正向澳洲政府施壓,希望澳洲公開支持中國加入CPTPP,同時否決台灣入會。
香港《南華早報》22日獨家報導,根據多個消息來源指出,北京希望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5月訪中期間,「做出明確承諾,最好是公開承諾」澳方支持中國加入CPTPP,並拒絕讓台灣入會。
根據《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來源,澳洲「不反對」中國加入CPTPP,但中國必須先達到CPTPP的貿易標準。也有消息來源指出,中國對澳洲的貿易制裁仍未解除,澳洲不可能在此時公開支持中國加入。
中國加入CPTPP可說是澳中關係解凍之際,雙方磋商的關鍵議題。2020年澳洲和中國爆發貿易戰,中國對澳洲的葡萄酒、龍蝦、煤炭、木材和大麥等多項商品實施貿易制裁,出口商損失上億美元。
不過澳中近年貿易制裁的緊張局勢看起來有逐漸緩解的跡象,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本月11至13日高調訪中,隨後中國宣布恢復澳洲木材進入中國市場,法瑞爾也在訪中行程結束後表示,澳洲的棉花和銅將恢復出口至中國,不過雙方還在努力研究如何解決大麥和紅酒爭端。
另一方面,北京已經正式邀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訪問中國,不過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22日堅決表示,除非在解除貿易和領事爭端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否則總理艾班尼斯不會訪問中國。
除了貿易爭端,中國與澳洲也在澳洲公民遭逮補一事上關係緊張。環球電視網(CGTN)前節目主持人、澳洲籍記者成蕾2020年遭中國當局以涉嫌「洩露國家機密」罪名逮補,拘留至今已經超過1000天,審判一再被延後。
外交部:澳洲政府立場並無改變,歡迎台灣加入CPTPP
針對《南華早報》報導,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稍早回覆《關鍵評論網》詢問,表示澳洲貿易暨旅遊部長法瑞爾12日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共同主持第16屆「部長級經濟聯合委員會」,法瑞爾會後在北京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王文濤曾於會談中提及中國CPTPP入會案,而法瑞爾強調,加入CPTPP為「共識決」,需全體會員國同意。
至於我國加入CPTPP案,劉永健回應表示,澳洲政府立場並無改變,歡迎包括我國在內之所有符合CPTPP高標準規範的經濟體加入;劉永健也提到,我國於2021年9月申請加入CPTPP以來,中國即不斷無理阻撓我國入會。
劉永健強調,近年來台灣與澳洲關係持續深化,2022年台澳雙邊貿易額達318.70億美元,我國現為澳洲第4大出口國及第5大貿易夥伴。澳洲政府也在諸多國際場合重申台海和平穩定之重要性,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我國有信心也有能力符合CPTPP之高標準,我國也將依據CPTPP相關入會規定,持續爭取澳洲等CPTPP各會員國的支持。
學者:地緣政治考量,CPTPP短期內難讓中國加入
香港辛里希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歐爾森(Stephen Olson)表示,中國申請加入CPTPP「揹負著沉重的地緣政治包袱」,「目前各會員國雖都認可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中心地位,但許多國家對中國日益強硬的態度感到擔憂。」
歐爾森表示,在經貿方面,目前CPTPP的會員國紛紛質疑,中國遵守世貿組織(WTO)義務的程度,並關切中國能否會完全履行經貿架構中的高標準義務,他認為「很難想像在短期內會對中國的申請做出明確的回應」,因為地緣政治和經貿的複雜性,對目前各會員國來說,緩慢處理中國的申請案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
墨西哥前駐華大使瓜哈多(Jorge Guajardo)也在推特上表示,即便澳洲同意中國加入CPTPP,同為CPTPP成員的墨西哥和加拿大受限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墨加協定,USMCA),不得與非市場經濟國家(如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除非他們將其他貿易夥伴看得比美墨加三國之間的協定更重要、選擇退出後者。
Even if Australia were to approve, Mexico and Canada are locked by USMCA into entering FTAs with non-market economies, unless they give prior notice to the other partners (and presumably leave USMCA). https://t.co/M7oXK6Igkg
— Jorge Guajardo (@jorge_guajardo) May 23, 2023
但另一方面,台灣是否得到澳洲支持也是未定數。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去年11月於APEC記者會上表示,澳洲不太可能支持台灣加入CPTPP,艾班尼斯說CPTPP是「公認的」民族國家之間的協定,而台灣是一個經濟體(台灣在2021年9月22日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CPTPP)。
雖然台灣外交部當時表示,澳洲政府事後已向我方澄清,澳洲政府對於台灣加入CPTPP的立場並未改變,仍歡迎包括我國在內的所有符合CPTPP高標準規範經濟體加入,不過艾班尼斯此發言已讓外界蒙上一層隱憂。
今年CPTPP輪值主席國為紐西蘭,我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期望紐西蘭國會進一步支持台灣加入CPTPP,全面深化雙方交流。
延伸閱讀
- 南半球的友台陣線:紐西蘭國會首次成立友台小組,有望支持台灣加入CPTPP
- 與習近平會談之後,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不太可能支持「經濟體」台灣加入CPTPP
- 推特假照片讓中澳關係陷入冰點,全世界喝起「民主葡萄酒」力挺澳洲
- 北京鬆綁澳洲煤炭進口,兩國關係出現了一系列解凍的訊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