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 by尊子」,縱使夜裡大地暗黑無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鋒辛辣的尊子,真人溫柔細膩,有朋友記得尊子談過親子之道,「佢講過,要用『耳仔去教仔』,意思是,不要用太多說話去教訓子女,不要用強權父親形象,係要開放隻耳仔,去聽一聽子女想怎樣。」近來,友人感覺到社會氣氛的轉變,對尊子的政治漫畫生涯又關心又擔心,一班老朋友,想了一個好老土的點子,鼓勵這位好朋友。
和尊子吃飯行山講心事的兄弟異口同聲說,尊子和其他時事評論員不同,「我地呢啲口水佬,飲兩杯就好多嘢講,佢永遠都是坐埋一邊,默默地吃東西,好少嘢講,笑笑口咁望着我地。」
尊子在社交場合低調,從來不爭取大家注意,平日相處的情緒變化波幅不大。「佢係一個說話輕聲,溫柔,對事物很敏感的人。」
有人形容:「他不會風花雪月,不會吹水唔抹嘴,永遠是說兩句就完。但他的兩句,又會很精警。像今次(漫畫停刊),他形容係『香港故事的一部分』,就係好精準。」
另一朋友形容,「佢如果講嘢,就係一嘢插中核心的,好『應棍』(準繩),他是一個冷門笑匠,例不虛發。」
為香港人繪畫了四十年政治漫畫,今年68歲原名黃紀鈞的尊子,近年在《壹週刊》及《蘋果日報》的平台失去之後,《明報》成為其最後一個每天發表作品的最後園地。近來他的作品屢次被港府不同部門點名批評,《明報》早前公佈,尊子的作品自本月14日起停刊。
尊子從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於七十年代尾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明報》任美術編輯,後來該報政治漫畫家王司馬1983年病逝,尊子頂替,一畫四十年至今。
尊子的作品橫跨了香港四十年的歷史,見證了八九十年代中英談判時,香港人像風箏被中英兩方拉扯的心情;歷任領導人,包括鄧小平、江澤民、習近平,到回歸前的港督彭定康等,都成為他筆下主角。
2017年11月,其母校中文大學的新傳學院,計劃邀請尊子來向百餘人演講。事先有人擔心:「尊子對着公眾演說,好像不太擅長。」當天尊子講述的話題是他有興趣的,講述了古今中外政治漫畫的創作內容和背景,源自他和其他政治漫畫同好的珍藏。
當天活動舉行時,尊子在大講堂裡說話不太抑揚頓挫,又不太會強調重點,淡淡然地打開不同電腦的檔案紀錄。當初邀請他來演講的教授卻覺得,這場講座有其重要性。
該教授解釋:「即係你在香港,講起政治漫畫就會想起尊子,就像你講棟篤笑會諗起黃子華。雖然有別人也在做,但事實上,尊子就係一個代表人物,一個品牌。」
即使尊子那天演講平淡,也沒問題。教授指出,「尊子的價值,就係佢係iconic,很多人很懂得說話,但內容空泛;但尊子唔識講嘢唔緊要架,佢係度就得架啦。而且一個人講自己擅長的事物,會有質素保證。」
那天尊子提及台灣已故作家柏楊,曾經因為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於1968年得罪了蔣介石被判坐牢;而法國Charlie Hebdo雜誌社亦因政治漫畫得罪了宗教人士而引致2015年的嚴重槍擊事件。尊子提到,畫政治漫畫要付出代價,過去和現代都有例子。
2018年底,尊子於另一大學,舉辦了一場大型漫畫展覽。該展覽展出了尊子近四十年作品,並分為十年一個階段,題為《唔准亂笑:改革開放四十載,小平開花近平栽》,既有政治喻意亦有玩味。
策展者表示,一口氣回顧了尊子千計創作,要從中找百來二百幅作品,去紀錄數十年來的香港社會,「真是感到很浩瀚,窺探到一位大師,一位高人很瘋狂的創作生涯,這個人如何那麼精準,那麼應棍,那種幽默感,會令人會心微笑。」
展覽海報上印有一幅尊子作品,有一個鳥籠,籠裡有一只鳥,羽毛都撐着籠的所有空間,上面插了一支五星旗。
策展者又說,尊子思路清晰,對美學要求很高,展覽廳空間如何佈置,他有明確看法,但他卻是很會考慮別人意見,容納別人建言。
例如有人提出,展覽「要有玩味」,尊子說好,於是有人大膽建議要把尊子自畫像在場內用碎紙機碎爛,尊子同意。最後場內尊子的畫像展出,就是被碎紙機撕成了一條一條。「佢係玩得起的人。」
例如尊子建議展覽要有互動成份,於是有人拍攝了他速畫不同領導人樣子的筆觸,在場內循環播放,參觀者有興趣可以自己提筆一試。這個互動環節深受歡迎。
一星期的展覽,參觀者絡繹不絕,策展人指有場內保安員表示,這場館未試過容納這麼多人。
到了展覽最後一天,由於場館接下來有活動,需要準時清場,而尊子的展覽作品,本來只能當作廢物丟棄,但場內的參觀者堅持不走,並爭相搶奪拆下來的畫作。
職員看到傻了眼:「那些人堅持唔走,我們關門他們也要死命留下,並且非常熱情地搶畫作,這個畫面很難忘,反映參觀者有幾咁珍惜尊子既作品。」尊子在閉館時不在,他向主辦方表示以免看到展品拆下傷心。

尊子是如何創作的呢?兩個獨立消息源表示,近年幾次飯局,從旁看到尊子的創作過程。每天晚上大約十時許,即使尊子在外面吃飯,主人家會特意找一間安靜的房間留給尊子,尊子就會拿着iPad進入房間內,專注而安靜地創作,大約三十分鐘,就完成翌日見報的作品。
晚上十時許,是報館翌日截稿時間,這個時間可以讓尊子的創作「新鮮滾熱辣」,貼近翌日新聞熱點。
尊子曾在講座上透露,他平日有看實體報紙的習慣,他會看三至四份不同立場的報紙,並留意微細處,連某張報紙是否更換了專欄作家,他也都會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滋養創作。
四十年的創作生涯,值得記一筆是,尊子曾於1978至80年間,替《大公報》旗下《新晚報》創作政治漫畫,他曾在訪問時回憶道,那時《新晚報》即使是愛國報紙,但主事人會跟不同立場的人吃飯聊天,那是一個很開放的時代。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