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簡余晏《入侵編輯台》:以台灣的現況,究竟有多少中共言論的「代理人」?

簡余晏《入侵編輯台》:以台灣的現況,究竟有多少中共言論的「代理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以台灣為主體場域,以綜合戰的媒介領域及新科技社群網路為觀察變項, 探討台灣遭受威權國家(中國)的侵蝕滲透情況。具體來說,係結合認知作戰的理論觀點,以及媒體如何被外來力量影響的幾種有效途徑,探究台灣的媒體自由情況,以理解威權滲透到台灣新聞界程度為何,並提出防衛手段。

文:簡余晏

媒體成為傳聲筒?

何謂「代理人」?以本書會運用到的脈絡,及從字面上來看,代理人一詞的「人」,若以規模來分由小至大包括個人、數人合夥、共組協會、成立公司,即單一個人或任何其他由個人所形成的組織組合。至於若談到「外國委託人」,則是指外國政府和外國政黨,這些代理人受外國委託來行動,內容包括了在國境內做公共關係顧問、宣傳代理人、訊息服務僱員等,其他還有像是收集、索取、支付或分發捐款、貸款、金錢或其他有價物品。任何人不管有沒有合約關係,只要在國境內為外國委託人的利益活動,都是「代理人」,包括公關人員、宣傳人員或網路訊息受僱人員等【註1】

台灣現況究竟有多少中共言論的「代理人」?有學者認為,中國對台灣混合戰操作中,特別是以假訊息發動輿論戰,經由恫嚇與欺瞞誘導台灣民眾,破壞對制度的信任,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 院長約翰艾倫(John Allen) 將軍說,中俄數位獨裁體制是利用民主的開放特性發動假新聞訊息戰,目的是毀壞民主的基礎建設,這種作為與攻擊實體基建導致生命財產損失都被視為是「act of war」戰爭行為,顯見這個以「銳實力」為名的「代理人」對民主的危害【註2】

美國方面已經留意到這個警訊,例如美國國務院2020年2月18日宣布把五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新華通訊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日報》發行公司,以及《人民日報》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等認定為「外國使團」,也就是中國政府在美國的代理人,美國官方指控這些媒體直接聽命於中國高層,受官方控制的力量愈來愈強,攻擊性過大【註3】

我們要釐清在台灣的媒體人或公關公司成為他國的「代理人」能否有明確定義?其數量及效果如何?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報導曾引發了「代理人」議題兩岸論戰。《金融時報》2019年7月16日的報導中,曾引述匿名記者指證台灣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下稱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及《中天新聞台》接受中國國台辦指示做新聞。旺中事後反稱是惡意中傷向《金融時報》駐台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提告誹謗,國台辦受訪時回以「無中生有,別有用心」,國台辦也一貫批評民進黨政府「通過外國媒體炮製謠言,是拙劣的政治和選舉伎倆」。

不過,無國界記者組織反指旺中集團濫用法律騷擾專業記者,而且,旺中集團早就一再公開表達親中立場,無國界記者組織反認為《金融時報》的報導合理。台灣政府當時官方回應指中共代理人的樣態非常多,媒體只是其中一種形式【註4】

2019年5月10日台灣媒體200多位媒體人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該峰會是由中國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與台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舉辦,目的是「促進京台兩地媒體交流和文化互動,宣導兩岸媒體人攜手合作,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輿論氛圍」。中國國家政協主席汪洋坦言,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定要靠媒體共同努力,他並勉勵台灣媒體業的朋友認清時勢,努力鼓吹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復興之間的關聯性,汪洋說的話正可證明金融時報的論點:「歷史會記住你們,你們也將不負歷史」、「雖然在台灣當前的環境,主張『和平統一』的媒體很不好過,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為你不好過,將來有一天,如果實現了統一,你的堅持才變得很有價值。」【註5】

從前述,涉及中國對台影響者基於各種因素而人數極多,媒體報導,中國在2009年即投入高達450億人民幣的經費用於大外宣,金額龐大不輸給實體戰爭的轟炸影響。強大的金錢攻勢得到不錯效果,也有部分媒體證實買方的錢是中國方面的資金或其代理人。學術界中,尤以「孔子學院」出面捐輸大筆經費給智庫等研究單位,甚至影響限制學者教授的言論範圍。

有人說,現在海外的中文媒體版圖是紅色或粉紅色狀態,因為中國強力操控媒體,意圖消除批判中國的負面訊息,重塑正面形象,而且,多數時候還攻擊民主與普世價值,透過政治獻金或經費補助拉攏政治人物與學術圈,嚴重威脅民主體制,介入新聞的運作【註6】

我訪談多位媒體人,指出中國對台政治發動者,有國安部、統戰部、國台辦、中宣部等。但也紛紛指這些政治運作中間要透過「代理人」,例如向電台以高價買時段,錢一定不是直接從中宣部等單位撥出的。或者付給網紅或政論人士的高額出席費,也都是透過中間的公關公司或企業界,「代理人」或「中間人」變成媒體人口中威權滲透新聞自由社會的必經節點。

像是受訪者001號媒體人所說的國安部對台灣的滲透途徑,現在由第三者台商成立傳播科技公司,該傳播科技公司再統籌成立十餘個網路媒體,用來散布傾中訊息,這些台灣的網路媒體或是舊的重包裝、或新創。筆者將這樣的網路媒體X傳媒的網站負責人,就歸納為「在台代理人」。

受訪者007號媒體人則舉《中評社》網路媒體為例,一位台灣媒體人於2008年出資一百萬元成立台灣的「中評社股份有限公司」,以網路公司登記,另外,由屬汪道涵系統的香港郭偉峰社長負責出資採買中評社的台灣新聞。預算原本由香港中國國營事業「首都鋼鐵」等外圍組織負責,一名資深記者月薪大約台幣八到十二萬元,媒體幹部薪資更高。出資者的資金並非直接從國家預算撥出,但一兩年之後,又變由中國燃氣公司出資,出手大方,甚至招待出遊香港,公司招待食宿。《中評社》薪水雖然很不錯,但西藏議題、達賴喇嘛、法輪功是絕對禁忌。有一次寫「法輪功」竟還被改成:「邪教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