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戰:108課綱大砍自然領域學分數,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近期都提出了台灣目前高中基礎數理教育時數不夠,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的問題:「你只有考兩學分的物理,就可以進台大電機系,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
文:劉煥彥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眾所皆知,但在部分從業人士眼中,半導體人才危機已明顯浮現,因為少子化造成大學生人數逐年減少,投入理工科系比例又一年比一年低,意味大學理工科系學生規模正加速縮水。
另一個浮現的危機,就是人才素質弱化,而且這從12年國民教育108課綱實施後,進入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也就是目前大一學生的基礎學科能力表現弱化,就清楚反映出來。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長期投入半導體相關人才教育,在教學現場也有第一手觀察。他憂心忡忡地指出,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的問題影響產業很大。
他認為,如果台灣不改變108課綱對於自然學科的過少必修時數,真正重視對高中學生的數理教育,7到10年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否仍有目前這樣的人才優勢,將是一個大問號。
台大大一生微積分+普化,成績明顯較上一屆弱化
張耀文教授在國科會3月於新竹舉行的「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中表示,台大發現整體來說,108課綱新生(目前大一學生)在上學期的基礎學科表現,相較於上一屆(目前大二學生在前一年大一上學期時)的成績「有明顯弱化」,特別是微積分及普通化學。
如果從各學院來看,電資學院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
他日前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明,只有一個學期的成績往下掉,固然說服力有限,可能需要持續追蹤,但參與大一微積分教學的不少台大老師,以前都沒有學生基礎學科能力較前一屆大降的感覺,但從上學期以來這個感覺很明顯。

張耀文認為,台大大一學生的數學及化學程度降低,其實是個雙重危機。
第一,微積分授課老師的評分有一致性,不至於去年與今年評分標準大不同,而且許多大一微積分課程是多位老師聯合出題、共同評分。
在評分標準相對穩定下,大一同學的成績還明顯低於前一屆,這情況比成績不佳更嚴重。
第二,實施108課綱目的之一,是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從經驗來看,若強調自主學習,高中生學科程度的分布應更趨向M型化,通常能進台大的都是在M頭,「現在連M頭的水準都在下降」,不能不說是警訊。
「你只考兩學分物理,就進了台大電機,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
張耀文認為,108課綱大砍自然領域的學分數,與大一學生基礎學科成績降低有不少關聯。
大學學測只考108課綱的必修學分,而原本在99課綱,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球科學的自然領域,必修共有16個學分,如今自然領域必修在108課綱只有8學分,等於上述四科各只有兩個學分。
「你只有考兩學分的物理,就可以進台大電機系,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傷害了科技產業的人才培養。」
至於必修課程中四個學分的「自然探究與實作」,由於全國高中各校做法不同,他認為很難列入學測的評量內容。
對此張耀文建議,教育部宜將108課綱的自然領域,從8學分改成18個學分,也就是與學測要考的社會領域18個學分一樣,並且把「自然探究與實作」改成選修課。

蔡明介前年罕見投書:「高中數理教育若時數不夠,必導致未來人才素質降低」
其實,國內產學界憂心108課綱大砍自然領域學分數,不利台灣科技業人才的培育,不只張耀文。
很少投書媒體的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2021年7月,也就是108課綱實施將滿兩年時,曾以「談數理教育與大學甄試」為題,投書自由時報,表達他的憂心及建議。
蔡明介在投書中明言,「我認為,對於未來有志朝數理及工科等領域發展的學子而言,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影響紮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
「另一方面,大學入學考試政策的變動,會牽動高中學生的學習重心與學習資源配置,如果考試政策規劃可能導致高中數理教育被輕忽,甚至失去學生與家長應有的重視,勢必影響學生的競爭力。」

「為了國家的未來,我誠摯呼籲,高中教育乃至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的奠定,並能有效鑑別數理優秀人才,其影響甚為深遠,不可不慎。」
在這篇投書刊出後,後續也有高中校長投書,表達類似看法。
台灣半導體產業要發展,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一定要顧好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下有電機工程、資訊工程、電子工程、電信工程及光電工程等系所,都與半導體產業有密切關係,也是台積電、聯發科等竹科大廠長期延攬人才的來源。
因此,身為院長的張耀文,對於國內教育政策與科技業人才培養,有多年深入觀察。
他回憶,奠定全球記憶體商業化技術基礎的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施敏,以及發明了「FinFET電晶體技術」的前台積電技術長暨中研院院士胡正明,回母校台大演講時都提到,最懷念40~50年前台大給他們的,是在數學、物理有非常扎實的訓練,是真正可以用上一輩子的專業。
張耀文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要發展,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一定要顧好,才有辦法做創新的研究。
「台灣要想清楚未來國家的發展方向,如果半導體是未來國家的發展命脈,那國家政策是不是要適度配合,讓這個領域的學科有基礎,才能有足夠人才支撐這個產業。」
更多《今周刊》文章
本文經今周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連台大新生的成績都往下掉!」新一代人才危機浮現,恐怕與108課綱有關?台大教授的教學第一線觀察
延伸閱讀
- 半導體人才戰:劉德音示警,大學理工科學生三大危機,2030年台灣科技霸業能否延續?
- 108課綱的「核心素養」,與九年一貫的「基本能力」有什麼差異?
- 108課綱觀察報告:7成學生贊成分科測驗加考國文、英文,越來越多學生抱持「學習歷程檔案無用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朱家儀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