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加強吸納台生赴陸讀大學,培育「中華國族認同感」瓦解台獨分離主義

中共加強吸納台生赴陸讀大學,培育「中華國族認同感」瓦解台獨分離主義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基本上,無論台灣或中國大陸政府皆重視青年工作,誰能提供青年未來發展舞台及滿足其需求、關注其利益,即能取得青年的認同與支持。從政黨取得政權角度來說,贏得青年的認同,就是最有利取得執政之路的墊腳石。

最近這兩年每年大約有2000至3000名高中畢業生,赴陸就讀大學。以2023年中國大學對台招生發榜為例,列於211福建省福州大學錄取239名台生,985廈門大學錄取94名、福建醫科大學錄取15名,尤其許多名列211大學此次僅要求台生「學測國英數任一科均標」的低門檻,幾乎將近台灣七成以上學測生符合資格。

福建省曾發布《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內容即指出中國大陸高校應積極擴大對台招生等。這顯示中國大陸對台政策中「兩岸融合途徑」,非常重視台生赴陸就讀大學。

如眾所週知,中國大陸對台政策係採取「兩岸融合途徑」,以達成「反獨促統」、「融合漸統」、「融合和統」目標。從兩岸經濟整合到凝聚社會文化認同,最終達成型塑台灣民眾的中華國族主義認同目標,培養「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此為一漸進、和平、統一的涓滴細微民心工程過程。

中國大陸推出兩岸融合途徑策略,已從既往「向南移、向下沉」、「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中南部及青年世代)政策,轉向「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政策取向。對台政策採取「反獨促統」、「融合漸統」目標及兩岸融合途徑,尤其是「一代一線」所指涉政策標的對象,更是涉台政策最為「關鍵性支持群體」。

首先,中國大陸對台政策聚焦青年學生對象,展現戰略定力與自信

對台政策呈現「原則堅定性」及「策略靈活性」政策特質,前者如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及「反獨促統」、「反對台獨」;後者是堅持兩岸融合及提供各種「同等待遇」,包括惠台31項、惠台26項及農林22條措施,皆屬「融合漸統」、「融合和統」系列措施。前者政策主要是針對政府,採取外交壓制、軍事威逼手段;後者則是採取懷柔策略,給予同等待遇及政策優惠。

儘管兩岸敵意螺旋上升,中國大陸對台政策仍持續推動兩岸融合途經,其目的為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及主動權,展現對台政策的戰略定力及自信。例如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強調給予台商台生在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的「同等待遇」,不可有歧視性待遇。

除透過舉辦一系列兩岸青年交流有關活動,包括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高峰論壇等活動,吸引台青主動參與分享其實務經驗,彙整及吸納其建議,提升青年公共參與以取得其認同與支持;同時更是招收台生就讀陸大學,凸顯中國大陸台工作將台灣青年群體視為拉攏「重中之重」的關鍵對象。

其次,透過兩岸融合途徑中高等教育吸納台生,培育台青中華國族主義認同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