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影像溝通體系及故事重量(上):直視遺忘的角落,療癒共同的創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多數否定《鈴芽之旅》的人認為其故事邏輯薄弱、劇情結構鬆散及角色刻劃不足。我大致能理解角色刻畫不足這一點,但談到《鈴芽之旅》的結構及故事邏輯,恕我不能認同。
文:麥敬暉(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較多寫散文或評論。 曾獲青年文學評論獎,但仍在努力完善論述及內涵。近年較多研究日本文學、文化及其後現代社會生態。)
新海誠,無疑是後宮崎駿時代裏最受關注的動畫監督。精緻細膩的作畫、善用對比的構圖表現、明豔卻不失和諧的配色等等,早已是他的代名詞,觀眾的期待也已不涸於止,但容我在此再次讚嘆,因為能夠看見對細節表現如此執著的創作者,並不是理所當然。而且,這個男人仍在進步。作畫方面,《鈴芽之旅》比前作採取更多3D技術,如人物步行、椅子疾走及門扉等等,看起上來不但流暢,而且不與背景違和。
配樂方面,更是達至爐火純青的境界。相信不少人都有被關上第一道門那場戲所震懾,從「蚯蚓」[1]現身開始,具規律的地震警報搭配傳統和式歌樂,一路疊加壓迫感與神秘感,直至主角關上大門的瞬間,一下子切換至字卡和主題曲,一錘定音,堪稱完美。今時今日的新海誠,不僅能駕馭畫面,更懂得如何用聲樂扣撥心弦,製造衝擊。
當然,既然你以現役動畫大師、「當代宮崎駿」等稱號加冕他時,就不能以一般準則來評價他。從過往作品不難看出,新海誠是個極具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天氣之子》的小說後記裏,他便曾說過:「我要用和教科書、政治家、評論家不同的語言述說故事。因為這是我的工作,就算之後被人批判,那也是沒辦法的事。」[2]他是個相當有自覺的創作者,在技術層面亦然,他很清楚各種故事表現的手法,相對的也很清楚為達成某種故事效果,需要付出甚麼代價。歸根究底,《鈴芽之旅》是一部怎樣的電影?以故事剖析學來說,它作出了怎樣的取捨和交換?值得還是不值得?最終《鈴芽之旅》又呈現甚麼隱喻和信息?該如何評價它?容我娓娓道來。

故事的缺陷與犧牲——《鈴芽之旅》的旅途結構
大多數否定《鈴芽之旅》的人認為其故事邏輯薄弱、劇情結構鬆散及角色刻劃不足。我大致能理解角色刻畫不足這一點,但談到《鈴芽之旅》的結構及故事邏輯,恕我不能認同。
所有故事都是蝴蝶效應,有因才有果,角色有動機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觸發後續事件,這就是故事邏輯。《鈴芽之旅》裏最受質疑的是主角鈴芽放棄上學尋找草太的動機,因為這也是觸發旅途的主要原因。
這是一個少女對花美男一見鍾情,不惜棄學求愛的故事嗎?難道這是製作《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的新海誠筆下的戀愛動機嗎?其實不然,在故事起初鈴芽也自嘲:「我們好像在哪裏見過面。/這是在搭訕嗎?」其實她真的不是在搭訕,故事到結尾才揭曉,原來鈴芽從小就在「常世」裏見過草太,加上當天早上她就在「常世」的夢境中醒來,她是在強烈既視感引導下才找草太,這角色動機至少比少女發花痴更具說服力吧。這也是倒敍結構的硬傷,一些被刻意隱瞞的角色動機,不像故事迷團般具回朔的爆發力,答案只會在後期隱隱現形,通常要複次觀看才會發現。在我看來,《鈴芽之旅》的故事邏輯並無大礙。
關於節奏,早在《你的名字》開始,新海誠就很喜歡在大格局的故事下繪畫日常,讓角色用餐、聊天,短暫抽離故事主線,搭配美侖美奐的作畫,感覺就像和觀眾來一段影像散步。這種特色並不會構成弱點,許多出色的末日電影也願意繪畫日常,拉近我們與角色的距離,讓我們感受角色的個性和生活風格,繼而與角色產生連結,甚或感情投射。
這也是新海誠常用的立體化角色手法,只是這種手法很講求節奏掌控,尤其是公路電影,一但顧此失彼,會連帶影響故事結構,讓故事顯得零碎、枝節滿滿。其實《鈴芽之旅》在這點做得不俗,旅途的每個地點和人物戲份都分佈得均衡,篇幅也是隨著劇情重要程度疊加。故事裏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多餘的,即便是前半旅途鈴芽所遇到的兩位女性角色,看似對主線劇情沒有多少影響,但其實都為鈴芽帶來一些女性角度的側寫。
無可否認,《鈴芽之旅》裏除了鈴芽以外的角色是較弱的。公路電影就是透過旅途深入探索角色的內心。沒錯,普遍感到可惜的兩個要角——草太和環也分別只參與旅途的前半和後半段,其角色發展也較為沉寂。環的方面還好,新海誠有意在畫面細節搭救,例如環不停轟炸的信息、在與鈴芽通話時環也在看著鈴芽的成長照片,加上後半旅途也有為鈴芽和環二人之間加入衝突,多少為環勾勒角色曲線。至於草太,就連背景資訊也少得可憐,前半旅途多作設定解釋工具,與鈴芽的互動也未至於有曖昧的情素,雖然新海誠在後半旅途加入芹澤(草太友人)作側寫,但仍不足以支撐男主角應有的角色深度。
當然,正如片名《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り》)所示,這是鈴芽深掘內心的旅途,鈴芽的角色發展才是最重要。坦白而言,鈴芽的角色曲線發展是較為遲緩。在《創造角色曲線》一書裏便指出,角色曲線產生變化的關鍵在於角色相信的價值被衝擊或動搖。[3]在故事開始是,無論角色呈現一個怎樣的形象,開朗還是陰沉,高傲還是自卑,其內心都默默堅信某種理念,以維持其內心平衡。[4]直至危機威脅角色面對,甚或作出抉擇,其角色曲線才會因應衝擊而朝正向或反向成長。
而《鈴芽之旅》裏首個真正顛覆主角內心平衝無疑是於草太與百萬人生命間作抉擇的東京地震門事件。換言之,在此之前鈴芽的角色刻劃也僅流於表層的形象或個性,裏層如價值觀、人生陰影則未曾顯露。當然,東京地震門後的劇力就不同層次了,鈴芽的角色理念和對白也獲得昇華,隨著創傷的續漸顯露,其角色行動便顯得格外份量。故此,以東京地震門作為分割點,《鈴芽之旅》的前半和後半的故事沉浸感是有分野的,觀眾前半所沉浸的是充滿迷團、無方向的旅行,而後半則是具清晰目的(拯救草太)的旅行。也許因此,有人會認為《鈴芽之旅》的劇情鬆散,其實那只是結構編排下的誤解。

故事意念影像化——《鈴芽之旅》的「影像溝通體系」
Tags:
從影業小編到台灣變色龍,UG is hot with Photosho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做最精彩的你自己」的白靈、跨年大唱 First Love 主題曲的白冰冰、手機桌面幸運女神美輪明 —— UG is Hot,那個總是出現在大樓屋頂上的人緊追時事梗,彷彿他的衣櫃裡有無限的道具隨手捻來都能搭上。充滿 B 級感的變裝加上高超的 Photoshop 技巧,讓一個人以千百種人設亮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時身為平凡上班族的 UG 是怎樣煉成社群百變女王的,而他最愛用的 P 圖小撇步又是哪些呢。
從「過氣網紅」到「最快的變裝民眾」
許多人認識 UG 是因為他 2009-2010 年 cover 少女時代的精湛模仿,當時甚至受邀上韓國綜藝節目《Star King》與偶像相見。在 15 年前,所謂「網紅」一詞還未被廣泛使用的時候,那年還只是個大學生的 UG 用他的熱情示範了追星的極致,並在社群網路上發酵。不過 UG 並沒有選擇走上演藝之路,如今回看往事直笑說自己是「過氣網紅」,他反而在近年不斷透過變裝「成為」各種偶像,反映時事的速度堪稱「最快的變裝民眾」。
「我變裝的故事要從小時候說起,」小學時迷戀美少女戰士華麗的變身,加上看綜藝節目中反串藝人帶來的娛樂效果,「我覺得這個東西我好像做的來,而且與其被大家說你『有點娘』,不如把它轉換成一個表演的形式,就會變得很光明正大。」UG 不只自己表演,也帶著同學在兒童節大會上跳徐懷鈺,從小就展現自信光芒。
社群在走 Photoshop 要懂
若從很早就在 Instagram 上追蹤 UG 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他從某個時期開始,照片中的場景從居家環境大量轉換到一個大樓的頂樓——那正是 UG 任職電影發行公司的頂樓。「我剛進公司老闆就知道我會變裝,有次《穆荷蘭大道》特映會老闆就提議我扮成電影中的角色,讓觀眾可以來合照,」UG 聊到公司很支持讓他很合理地時常扮裝,「讓我覺得哇原來這在一個 30 幾歲的上班族身上是件被鼓勵的事。」也因為如此他對變裝愈來愈認真,也開始用變裝的形式參加同志遊行等等的公眾活動。
平時的 UG 除了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之外,也時常利用 Photoshop 製作工作所需的宣傳素材、電影周邊等,「我們三不五時就要拍一些商品照,公司頂樓剛好很漂亮就會上去拍。」雖然從大學時期就學了各種影像處理的軟體,「Photoshop 還是最直觀的!」UG 說在電影發行公司當小編,幾乎每天都會用到 Photoshop,不管是 banner、gif 動圖還是小型印刷品通通都可以用 PS 搞定。
看我 Photoshop 三十六技
社群上火熱起來的事件通常是沒有預告的,但 UG 總是能抓住這些時事梗的精髓,他對於挑選變裝的角色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通常以我自己喜歡的影視或音樂作品為主,時事的話,除了社群上的熱度之外,我也會選擇有很明顯特徵的,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仔細看 UG 每次扮演不同角色,神情絕對都是最到位的。
不僅變裝角色多元,UG 的 P 圖技巧也是三十六技各種搭配!在這次採訪中 UG 回歸初心,化身成他的變裝啟蒙「美少女戰士水手月亮」,並且首次公開分享了幾個在後製變裝照片時最愛的 PS 祕技!

首先是修圖最經典招式:去背!Adobe 推出了「物件選取」工具讓去背變得超簡單,只需要開啟圖檔點擊「物件選取」,Photoshop 就會自動辨識畫面中的關鍵物件,不到 10 秒就幫水手月亮去背完成。接著 UG 使用「色相/飽和度」調整功能,增加漸變疊加與外光暈,把水手月亮變得閃閃發亮。下一步在背景加上星空圖案與不同 pose 的水手月亮之後,UG 到圖層區調整不同物件的「混合模式」,選擇「濾色」然後調整「透明度」,只要簡單拉動一下就能讓水手月亮與星空自然地融合
Everyone can Photoshop!百變人生沒有侷限
在今年大港開唱的演出者介紹裡,UG 被以「台灣變色龍 aka 屋頂皇后 aka 變裝民眾」這個串超長的頭銜介紹,這三個稱號似乎點出了他被大家記憶的不同面向,包括從最早 cover 少女時代紅到韓國,一直到公司頂樓的精彩變裝。
這些年來 Photoshop 陪伴著 UG 不斷超越,不斷成為那個最精彩的他自己,「變裝對我的人生帶來的改變,除了成就感之外,最重要的是創造了更多的連結,」如同在性別運動中的站在最前排、最吸睛的變裝皇后們,「變裝可以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鼓勵很多可能到很多對自己的狀態還不是很了解的人。」採訪尾聲,我們問 UG 下一個角色會扮誰?他笑說還不知道,「但一定是好玩的!」

Everyone can Photoshop!百變無法侷限,Photoshop提升你的創意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