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鈴芽之旅》影像溝通體系及故事重量(下):連結過去和現在、傷口和疤痕

《鈴芽之旅》影像溝通體系及故事重量(下):連結過去和現在、傷口和疤痕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鈴芽之旅》想傳遞的主要理念沒有隱匿,更多是把隱喻藏在設定上,如門、大臣、「常世」等等,並將每層外、內在意象都安排的重要時刻交匯,讓主題意念更具美感地呈現。更厲害的是,故事事件都是在映射現實真正經歷過的地震創傷,虛實呼應,將後災難的自我療癒意念投降於觀眾自身,間接鼓舞曾飽受地震摧殘的日本國民不要放棄治癒自己,其意象蘊含的重量絕對是無可比擬的。

然後是《天氣之子》,新海誠在此部作更大膽的嘗試。他沒有直接挪用地震作主題災難,但其創意理念仍受地震概念所影響,他將地殼版塊移動的地震概念搬到天上,並加插會在天上列島遊移的龍蛇(只出現在電影裏的民間插畫),等同《鈴芽之旅》裏的「蚯蚓」,為日本的大地帶來雨災。[15]《天氣之子》也被視為具爭議的作品,新海誠選擇以未來大機會成為常態災難的極端氣候作主題災難,並將天晴與否的選擇交給年輕的主角決定,等同將自然災害的到來與否交由下個世代決定,但結果無論如何都讓整個世界共同承受。《天氣之子》的隱喻甚至比《鈴芽之旅》更深遠,其真正呈現的是年輕世代與整個社會的對峙、協調以及和解,新海誠更將其形容為「寬恕的故事(許しの物語)」[16]

然而,以災害角度來看,與地震或隕石墜落不同的是,極端氣候常被認為人類碳排放過多所引致,是人類可控制或避免的自然災害,因此故事將天氣設定為與晴女掛鉤,將晴女獻祭便能換來天晴,給予人類選擇災害降臨與否的權利。最終,故事以男主角帆高寧願放棄天晴也不願放棄愛人作結,迎來的是整個社會共同承受的長期雨災,雨水淹沒半個東京。看似很強調選擇和後果,但其實《天氣之子》真正傳遞的是內心的自由以及選擇的勇氣,「共同承擔」這四字看似會將責任歸於作選擇的人,但其實這四字只是在陳述社會運行的本質,在新海誠眼中,現今所面對的世界早已瘋狂,而社會也早已習慣和適應,即使未來的世界再瘋狂下去,社會也會慢慢適應和調和。任何時代被宏觀抽出來看,都有其失控之處,新海誠強調的是要遵從自己內心,勇敢在這瘋狂的時代裏生存,並保持信念,相信無論遇到任何難事都會「大丈夫(好起來)」。[17]

這種抉擇我們也能從《鈴芽之旅》中看見,電影中段的東京地震門事件無疑與《天氣之子》的結局作對讀,兩者看似做了截然不同的決定,但其核心價值其實並不衝突。帆高選擇了陽菜,並勇敢面對往後瘋狂的世界;鈴芽則因過去地震陰影猶存,無法承受同等災害而選擇犧牲草太,後來,她也決意代替草太成為定石,欲犧牲自己以換取大地的平安。他們各自對應的災害也具不同含意,一種是未來未知的極端天氣,另一種是過去已飽受摧殘的地震災害。連結兩者便會發現,新海誠對災難降臨的態度從未變,過去災難遺下的創傷無疑是要畢生去撫慰,但仍然鼓勵人們勇敢生存,活著面對各種美好與不測。

縱使新海誠在電影裏加入許多選擇、神明或信仰等元素,其災難始終都會降臨。人類終究無法掌握或抵抗大自然,但可以掌控自己,讓自己選擇如何承受過去和面對未來,從中表達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詮釋。

結語:具有時代重量的大師之作

「我認為現在不做的話就來不及了。」即將年滿50歲的新海誠在《鈴芽之旅》於日本上映前的訪談這樣說道。[18]隨著2016年的《你的名字》開始,地震的意象一直浮現在新海誠的創作視野,讓他反覆思考生命的意義。他向來是隱喻運用得較重、道理說得隱晦的創作者,但隨著名譽增長,想接觸的題材亦更具社會性,他所背負的也早已和以前不一樣。他不再是那個單純在隱喻中抒情、留下開放結局的自己,反之,他會為自己、為作品落下答案,為時代留下的印記。《鈴芽之旅》無疑是一部讓他直視創作上的幽靈的作品,從中探索和呈現他的生命觀。

《鈴芽之旅》並沒有為311地震作總結,那也不是一場震災可以概括的事件。新海誠在電影中以門作意象連結過去和現在、傷口和疤痕。關門、鎖上並不意味著以掩蓋創傷,而是重新出發。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的鈴芽,311地震的傷痕一直存留,不會消失,她能做的只有不停療養自己,不停為自己增添活著的勇氣。正如《鈴芽之旅》將生命被濃縮為旅程意象,不斷陰晴交替,就如人生不停在風浪與平靜中掠過,而答案只有不斷去尋找。

偉大的作品總能夠跨越時間,將感動傳遞至不同時代。打從最初,新海誠就意識到《鈴芽之旅》將會是一部格局很大的電影,他將觀眾群預設為年輕人,將311東日本大地震以動畫電影形式傳遞給當代、未來的年輕人,使災難的共同語言不被淡化。[19]故此,《鈴芽之旅》是一部具有時代重量的偉大作品,相信十年、二十年後再觀看此部作品,仍會被其充滿細意的意象和真誠的理念打動。而我們能夠在大銀幕上目睹它的風采,實屬難得而且幸運。

註:

10. K.M. Weiland. (2016). CREATING CHARACTER ARCS, The Masterful Author’s Guide to Uniting Story Structure, Plot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42.
11. 羅伯特.麥基:《故事的解剖》(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頁393-394。
12. 黃新生:《電影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4),頁2。
13. 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鈴芽之旅》
14. 杉本穗高:『すずめの戸締まり』に新海誠が込めた切実な思い “生きる意味”の問いに応える一作に,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24142414/https://realsound.jp/movie/2022/11/post-1180707.html
15. 榎本正樹:『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新海誠監督ロングインタビュー。“たどり着いたのは、旅をしながら土地を悼む物語,網址:https://www.pen-online.jp/article/012110.html
16. TBS NEWS23:新海誠x小川彩佳「許しの物語」
17. 大丈夫:日本語中有沒事、好起來的意思。《天氣之子》中的結尾也有其同名的配樂曲,由RADWIMPS主理和製作。
18. 小林白菜,堅田ヒカル:映画『すずめの戸締まり』公開記念インタビュー。新海誠が「いまでなければ間に合わないと思った」、作品に込めたテーマを語る【アニメの話を聞きに行こう!】,網址:https://www.famitsu.com/news/202211/17282112.html
19. 榎本正樹:『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新海誠監督ロングインタビュー。“たどり着いたのは、旅をしながら土地を悼む物語,網址:https://www.pen-online.jp/article/012110.html
 

參考資料:

  1. 新海誠:《天氣之子》,台北: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2019。

  2. 李曉雯:〈探究沉浸式電影與觀者、場域融合的邊界〉,北京:漢斯出版社,2020年。

  3. 羅伯特.麥基:《故事的解剖》,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4. K.M. Weiland. (2016). CREATING CHARACTER ARCS, The Masterful Author’s Guide to Uniting Story Structure, Plot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5. 小林白菜,堅田ヒカル:映画『すずめの戸締まり』公開記念インタビュー。新海誠が「いまでなければ間に合わないと思った」、作品に込めたテーマを語る【アニメの話を聞きに行こう!】,網址:https://www.famitsu.com/news/202211/17282112.html

  6. 曾秋桂:〈日本文學中3.11東日本大震災之「挫敗」與「無常觀」救贖之關聯〉,淡江: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2013。

  7. 杉本穗高:『すずめの戸締まり』に新海誠が込めた切実な思い “生きる意味”の問いに応える一作に,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24142414/https://realsound.jp/movie/2022/11/post-1180707.html

  8. 榎本正樹:『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新海誠監督ロングインタビュー。“たどり着いたのは、旅をしながら土地を悼む物語,網址:https://www.pen-online.jp/article/012110.html

  9. TBS NEWS23:新海誠x小川彩佳「許しの物語」,2019。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