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談台灣少子化「囚徒困境」:你可以不婚不生,但請尊重那些幫你「負重前行」的父母們

談台灣少子化「囚徒困境」:你可以不婚不生,但請尊重那些幫你「負重前行」的父母們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你今天決定不婚不生,但透過支持政府推動育嬰政策,等於是一起支持生養小孩的父母。要突破人口紅利衰退的「囚徒困境」,最終看的還是台灣人究竟有沒有互助的精神,一起相互支持,度過這一段人口結構改變的陣痛期。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特別適合拿來談台灣的少子化問題。第一個是「館長」陳之漢在5月24日晚上的直播中,討論台灣生育率的話題,他認為台灣年輕人是因為經濟差才不生小孩。稍後他的論點在PTT上被鄉民反駁,反問阿富汗生育率高「難道阿富汗的經濟很好?

另外一件事,則發生在FB的熱門社團「路上觀察學院」裡,5月16日有人上傳一張照片。照片中一位母親擔任外送員,胸前背著一位小孩騎車送餐。背後放食物的箱子上寫著「有載小孩,別叭我,請超車,謝謝。」

這張照片引起網友論戰。一部分的人認為這位媽媽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帶小孩,拚盡全力把小孩帶大的精神非常了不起。另一部分的網友則批評「沒能力就不要生」認為社經條件不好的父母,除了無法提供良好的照顧之外,更會造成階級複製,讓小孩過著悲劇的一生,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生。

其實無論是「館長」的發言,還是在「路上觀察學院」認為沒錢就不要生的網友,反應的是一種在年輕族群裡越來越發酵的思想。對30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出社會以來面對的就是高工時、低薪資的工作環境。而且隨著通膨跟物價上漲,生活壓力一年比一年大。

在這樣的情境下,自然會覺得未來的生活只會越過越慘。不生小孩,除了可以讓自己有相對多的資源維持生活品質之外,也是換位思考之後不希望讓自己的小孩長大後,還是過一樣的苦日子。

也因此,像「館長」一樣覺得要等經濟好才適合生小孩,或是社經條件不好就不該生小孩的年輕人,其實越來越多。

「經濟好才適合生小孩」的悖論

但「經濟好才適合生小孩」「窮人生小孩只會階級複製」這樣的命題,其實存在著一個悖論。最簡單的反例,就是目前社會上60歲以上的族群,大約是我爸爸媽媽到爺爺奶奶(年紀再小一點的人,可能是爺爺奶奶到曾祖父、曾祖母)這兩輩人。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