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23金穗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觀察:鼓勵「新銳」媒合「機會」,認識台灣短片的極佳平台

【2023金穗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觀察:鼓勵「新銳」媒合「機會」,認識台灣短片的極佳平台
第45屆金穗獎得獎者大合照|Photo Credit: 金馬執委會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將金穗獎視為台灣短片創作圈的年度盛事前,必須釐清一件重要的事,金穗獎並非廣納「所有」的短片創作,甚至是明文地在報名規章中,列出針對導演的排除條款,這反映出其鼓勵「新銳」的初衷。而金穗獎雖然不是台灣短片競賽唯一園地,但其確是認識台灣短片近況、新銳創作者相當好的機會。

文:Oliver Tu

將金穗獎視為台灣短片創作圈的年度盛事前,必須釐清一件重要的事,金穗獎並非廣納「所有」的短片創作,甚至是明文地在報名規章中,列出針對導演的排除條款,這反映出其鼓勵「新銳」的初衷,盡可能把短片為數不多的曝光機會,保留給尚待挖掘的璞玉,而非已略有盛名的創作者。此扶植更多新銳的立意核心必須在認識金穗獎之前有所認知。

雖然影視局對金穗的期待,是聚焦在「新銳」多過於「短片」,但實務操作上,如何在規章上去框出符合新銳概念的創作者、並將業界資源媒合給這群創作者,是金馬執委會三年前接下承辦重任後的挑戰。

既然是競賽就必須有明確規章作依循,但金穗獎面對到的挑戰是「新銳」一詞本身是個模糊的概念,是年輕創作者該被稱為「新銳」或者是創作數量不多的呢?是沒被獎項肯定過的符合「新銳」的條件,還是外界還不認識的創作者都算呢?

依據金穗獎的規章,報名資格排除(1)曾有長片(60分鐘以上)拍攝經驗的導演或(2)掛名導演的作品曾兩度以上在金馬、金鐘、金穗、台北電影節獲影片獎或導演獎者。

可見金穗獎試圖避免在同一群創作者身上錦上添花,反倒像是有機會拍攝長片、或已獲獎肯定的學長姐能自金穗獎畢業,將機會騰出來給予後繼者。

以金穗45舉例來說,《熱帶複眼》與《魍神之夜》同是本屆金穗獎的動畫短片入圍作品,前者將紙紮工藝推到一個兼容藝術價值與普世性的高度,後者是台灣動畫界難得一見,在說故事及改編執行力如此成熟的奇才。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