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脫口秀:「冒犯」的藝術與自我架構的「紅線」

中國脫口秀:「冒犯」的藝術與自我架構的「紅線」
2023年5月19日,北京笑果文化演出場地。|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House事件之前,脫口秀正在成為中國年輕人熱愛的新娛樂方式。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脫口秀市場商業演出達1.85萬場,票房收入3.91億元,比2019年增長逾50%。2022年在專業劇場舉辦的大中型脫口秀演出場次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文:王溦(BBC中文記者)

「脫口秀就像『麻藥』。它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東西。」Iris(化名)說。

今年30歲的她住在上海,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和其他居住在這座城市的2500萬居民一樣,她也經歷了2022年那場長達65天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封城。

土豆、櫛瓜、麵條和午餐肉,Iris是幸運的,並沒有怎麼挨餓。除了研究食譜,線上脫口秀成了她為數不多的連接外面世界的窗口之一。

「我能感覺到大家都想講講自己封城期間的感受,多好的素材啊,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不能講。」騰訊《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錄製恰逢上海封城結束。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中國脫口秀的創作題材一直受到常態化的審查。

「但只要有一絲絲表達的機會,他們還是願意去說,這是最動人的。」雖然有點像「帶著鐐銬跳舞」,Iris仍在努力尋找和自己相同的頻率。

「99號樓居民,下樓排隊做核酸了!」每天早上,Iris都會被志願者高音喇叭的喊話聲吵醒,隨後播放運動員入場式的曲子,她就知道她的「麻藥」勁過了。

時光倒回2019年的夏天,Iris有空就會去看脫口秀的線下演出。五六十平米的演出場地,一支麥克風、一束光、幾排硬背座椅,來的人擠在一起,坐不下就站著——聽演員講點「冒犯」別人的段子。

脫口秀被認為是「冒犯的藝術」。這裡的「冒犯」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冒犯,而是指演員在輸出觀點的過程中,刺激到觀眾的價值觀,不同觀點的碰撞觸發新的思考和視角。在Iris看來,脫口秀好笑只能算是「及格線」,更不是「為了冒犯而存在」,應該獲得舞台上短暫的「豁免權」。

如果演員沒有「冒犯」成功,她會下意識和鄰座的陌生人確認眼神,意思是:「嗯,你懂的,這個哏垮了。」

Iris認為這才是脫口秀吸引人的地方——「冒犯」產生的一種默契和情緒共振。但共振中所涉及的政治和社會敏感議題,恰恰是當下中國社會的「紅線」。

PLA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5月13日,笑果文化的脫口秀演員李昊石(House)在北京參與線下演出。

演出結束後,微博網友「不願透露姓名的曼聯球迷天某」發文稱,李昊石所講的段子中提到:在山上看見兩隻追松鼠的野狗,讓他想起八個字——「作風優良,能打勝仗」。

這名網友認為,這個梗「侮辱了人民子弟兵」。

「這八個字怎麼了?」在House事件之前,Iris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八個字,但一位共產黨員朋友告訴她,這句話「屬於敏感話題,就不該說」。

「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這句口號,一直被當局用來形容中國軍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全句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事件發酵後,有網友曬出了中國1956年攝製的電影《上甘嶺》中的橋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槍林彈雨的緊張氣氛下抓捕松鼠作樂,暗示這和李昊石段子中描述的場景相似。

李昊石本人迅速在微博上道歉,稱自己在演出中使用了非常不恰當的比喻;他所在的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很快發佈道歉聲明,並無限期暫停所有演出活動。北京市文旅局17日宣佈,對笑果文化作出行政處罰, 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32萬多元,並罰款1335萬多元。依據是該公司行為違反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人民日報》、《新華社》稱其「嚴重侮辱解放軍」。

「House就是為了搞笑想抖個機靈,沒想到網友上綱上線。如果他的整個段子吐槽了三個小時解放軍,被拘留也行。但是他好像只是說了那八個字,太不值了。」

Iris 認為,如果在中國說脫口秀,就要吞下大環境的無奈,因為短期內環境是不會改變的,大陸的演員如果想生存,就沒辦法把輸出真正的觀點放在首位。「怎麼說」似乎比「說什麼」更重要,「輸出觀點可以不用這麼直白。」

李昊石呈現的這類脫口秀來源於美國的「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ian)。在美國,「單口喜劇」通常是由一位喜劇演員配上一支麥克風,在劇場或俱樂部中表演段子;而「脫口秀」(talk show)就有些類似所謂的「談話節目」,通常會由一位主持人與來賓一同圍繞特定話題展開討論。

中國舞台上如今的很多「脫口秀」節目,嚴格意義上講實際的表演形式是「單口喜劇」。

脫口秀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2015年4月25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喜劇演員基根・邁克爾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上講話時打手勢。

美國白宮記者協會晚宴的傳統始於1921年。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每年的晚宴都會有一位喜劇演員的脫口秀調侃總統和媒體,內容輕鬆的講話風格持續了將近一百年。

2010年,美國亞裔脫口秀演員黃西(Joe Wong)在受邀參加美國白宮記者年會演出時,「吐槽」了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我讀過你的自傳,今天見到你了,我覺得自傳比本人好很多。」

2010年12月3日,華裔喜劇演員黃西(Joe Wong)在美國某獨立劇院表演。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2010年12月3日,華裔喜劇演員黃西(Joe Wong)在美國某獨立劇院表演。最初人們聽不懂他的英語,但他在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節目中出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脫口秀從來都不是一種四平八穩的藝術表現形式。但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格,在中國的環境下似乎有點「水土不服」。

「不允許挑戰」

「很可悲,又在意料之中。」

25歲的Lan D(化名)是湖北人,今年是她疫情後三年第一次回家。她從2018年開始看脫口秀,原本計劃去上海看笑果的線下演出。

2019年本科畢業後,她一個人來到愛爾蘭攻讀研究生學位。這個決定並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