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口秀禁忌:不能議論政府和3個T──台灣、西藏與天安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脫口秀在中國紅了好幾年,已邁入漸無新意的窘境,又出現收入極高的明星和公司,「大家都知道總有一天主管機關會想要查這個事的,今天如果不是因為House,可能也會因為下一個人」。A說,House只是「剛好踩在了高壓在線」,成了當局殺雞儆猴的範例。
(中央社)中國脫口秀演員李昊石被控辱軍,連累他所屬公司的笑果文化也遭殃,曾赴對岸發展的脫口秀演員說,不只解放軍碰不得,3T也就是台灣、西藏與天安門,同樣是中國脫口秀演員不能碰觸的禁忌。
藝名House的李昊石在北京登台被控以野狗比喻共軍和嚴重侮辱「人民軍隊」而遭到立案調查。
《德國之聲》(DW)26日報導,一位在兩岸均有表演經驗化名A的脫口秀演員表示,脫口秀行業近年在中國竄起太快,笑果文化又是其中一枝獨秀、最樹大招風的公司,「在這之前就基本已經被(中國政府)盯上了」。
好比之前中國當局強監管補教、直播、移動支付等,A說,若有個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那個行業的領頭公司,基本上就要先跪在地上歇歇、流血流個3年」。
他表示,脫口秀在中國紅了好幾年,已邁入漸無新意的窘境,又出現收入極高的明星和公司,「大家都知道總有一天主管機關會想要查這個事的,今天如果不是因為House,可能也會因為下一個人」。
A說,House只是「剛好踩在了高壓在線」,成了當局殺雞儆猴的範例。
所謂的高壓線,A告訴DW,根據他手上的一份官方規章,當中詳列脫口秀演員不可觸及的10大敏感題材,而House正是違反了「不可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及領土完整,傷害國家榮譽利益」這一條。
2018至2019年與中國「麻花喜劇」簽約而常駐北京表演的台灣頭口秀演員東區德說,這個圈的潛規則就是(敏感的)東西都不能講,他在中國期間演出的逐字稿就須經當局審批、通過才能上台。
他表示,House提交的稿件裡若涉及軍方,根本不可能通過,而且在「天子腳下的北京」,脫口秀演員和觀眾都是自我審查最嚴重的,「所以我也不曉得為什麼House敢在北京脫稿,真的很有種」。
28歲的外籍演員B曾在上海灘表演英語脫口秀。他說,大約7、8年前剛開始在中國發展,就知道不能議論政府和3個T,也就是台灣(Taiwan)、西藏(Tibet)、天安門廣場(Tiananmen Square)等敏感題材。
B表示,現在這些紅線已經變得太多了,他們(中國當局)不斷加長被認為是不當內容的題材清單……只要你碰到這些題材,他們就能以此為藉口封殺。
他說,中國缺乏言論自由已不是新聞,如今連表達自由都失去,中國脫口秀的發展前景令他十分悲觀。
至於在台灣,東區德表示,台灣超級自由,愛講啥都行,但這並不代表在台灣講脫口秀就能毫無顧忌,台灣的自我審查機制不在於什麼話題不能講,而在於什麼題材會過度政治不正確或觀眾無法接受。
他說,美國社會盛行取消文化(網友因公眾人物所言不符合自己所認同的政治正確,而在社群上對其抵制的網絡放逐行為),這是所有自由世界的演員都會考量的。
曾在上海登台的英語脫口秀演員表示,他們在台灣表演的自我審查動機,唯一考量只在於「這個笑話能把台下的觀眾逗笑嗎?」一切以市場價值和效果考量,不需要思考敏感紅線。
這位演員告訴DW,脫口秀藉由不斷地冒犯引出笑的喜劇,「就像搖滾或龐克樂,它就是一個很叛逆的東西,你不可能去塑造一個在中共領導下的搖滾樂」。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中國脫口秀「野狗辱軍」風波,凸顯「習近平」和「解放軍」是言論創作紅線
- 中國脫口秀演員被指「用野狗比喻共軍」遭立案調查,公司重罰6000萬無限期停演
- 調侃中國微博遭禁,大馬脫口秀演員Uncle Roger自嘲:這天終於到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羅元祺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