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晶片禁令發威,中國1-4月半導體進口額年減25%

美國晶片禁令發威,中國1-4月半導體進口額年減25%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之前頒布的管制法案中,對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實施最終用途管制,禁止向中國出口任何管制產品,導致今年前4個月中國半導體進口額總年減25.6%,中國已轉向生產更多的傳統晶片,以滿足汽車製造商和家電製造商的需求。

(中央社)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圍堵持續強化,中國進出口數據反映這樣的趨勢。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半導體進口額總值1056億美元(約新台幣3.24兆元),年減25.6%。

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封鎖持續擴大,短期之內不但沒有鬆綁的趨勢,而且一個又一個美國的盟友宣布以不同程度的方式加入包圍網,切斷中國獲得製造最先進半導體所需的工具和技術人員。除了衝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直觀的影響則顯現在經濟數字。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的資料中,積體電路相關產品進口1468億件,年減21.1%,換算進口總值為1056億美元,年減25.6%。對比2022年全年產品進口量年減15.3%,顯示中國半導體進口持續低迷。

《第一財經》報導,造成中國進口額下降有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美國的出口禁令。

報導引述上海灼識諮詢合夥人趙曉馬表示,美國之前頒布的管制法案中,對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實施最終用途管制,包括禁止向生產特定性能參數晶片的中國境內實體出口任何管制產品,這確實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陣痛。

然而他也提到,在進口衰退但是需求仍在的情形之下,促成「國產替代」逐漸發展,「中國已轉向生產更多的傳統晶片,以滿足汽車製造商和家電製造商的需求」。報導引述芯謀研究統計資料指出,2022年中國的晶片設計業總銷售額為543億美元,年增5.3%。

除了科技圍堵之外,報導指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市場不景氣所致。

據《香港01》日前報導,中國半導體企業陸續發布的今年第1季財報顯示,約8成利潤下滑,其中更有多家由盈轉虧,僅有不到2成獲利出現成長。中國2022年申請註銷登記的半導體企業達5746家,較2021年的3420家大增68%。ㄓ

中國封殺美光,美商務部長:不會容忍經濟脅迫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7日表示,美國「不會容忍」中國封殺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並正與盟國密切合作,以應對這種「經濟脅迫」。

《路透社》報導,雷蒙多在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貿易部長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國針對美光的行動。

她說,北京「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針對一家美國公司,我們認為這是單純明顯的經濟脅迫,我們不會容忍,也不認為這種做法會成功。」

本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布,美國美光公司產品存在較嚴重網路安全隱患,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中國國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產品。

此舉象徵美中間激烈的晶片戰進一步升高。美國希望阻止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中方3月間對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以進行反制。

另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7日在底特律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貿易部長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印太經濟架構14國的貿易部長已「基本完成」一項使供應鏈更具彈性且更安全的協議談判。

雷蒙多進一步指出,這項全球首見的協議呼籲各國成立委員會,負責協調供應鏈活動,並設立「危機應對網絡」,以向印太經濟架構國家發出供應鏈中斷的早期預警。該協議將為印太經濟架構國家提供緊急溝通管道,以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尋求支持,在危機期間更緊密協調,最終更加快速地恢復供應。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翁世航